從脾腎論治腹膜纖維化
孟立鋒 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腹膜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替代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與血液透析和腎移植相比,具有價格低廉、節省資源、操作簡便及早期生存率和保護殘余腎功能較佳的特點。雖然腹膜透析技術不斷改進,但在1~4年內,仍有約3%~36%的病人出現腹膜超濾衰竭,而腹膜纖維化是導致腹膜超濾衰竭的主要原因。由于防治腹膜纖維化的藥物多處于研究階段,人們把目光轉向中醫藥。綜合近年的相關研究,具有扶正或活血功效的中藥及其制劑如黃芪、丹參、川芎嗪等可多靶點干預腹膜纖維化過程。
那么,如何從中醫找到防治腹膜透析腹膜纖維化的理論切入點呢?腹膜透析是在腹腔內放置一根腹透管,利用腹膜作為半透膜,向腹腔內注入透析液,通過擴散和滲透原理以清除機體代謝廢物和潴留過多的水分,同時由透析液中補充必要的物質。可見,腹腔及腹膜,是腹膜透析得以進行的場所。《黃帝內經》指出“脾主大腹”,明確提出了脾在腹腔組織及其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腹膜的轉運功能與脾功能有密切相關性。在腹膜透析過程中,腹膜透析患者腹腔中每天要灌入大量的腹透液并要留腹一定時間,這樣就人為造成水濕困脾的病理局面。日久脾主運化功能不及,導致腹透患者透析效能減低,超濾減少,臨床癥狀及營養狀況改善不佳,最終,可能出現腹膜超濾功能喪失。
另外,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本虛多屬脾腎虧虛,而脾腎虧虛是痰、瘀產生的主因。脾失輸布,不能“升清”,腎失開合,不能“泌濁”,故濕濁或痰濕內停,停而成飲,凝聚成痰。慢性腎臟病病程中見胸悶脘痞,納呆,惡嘔,身重困倦,甚至神識昏蒙,均為濕濁或痰濕作祟的表現。慢性腎衰竭患者病程較長,可因脾腎氣虛無力推動致瘀,或脾腎火衰,溫煦無權而致瘀,或陰虛火旺灼血為瘀,或濕濁痰阻,氣機不暢,郁而成瘀。所以慢性腎衰竭患者瘀血證候極為多見,癥狀常見面色黧黑或晦黯,肌膚甲錯,肢體麻木,局部固定性疼痛,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舌下脈絡曲張等。痰濕和瘀血之邪在慢性腎衰病程中廣泛存在,因此,當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在外邪侵襲、藥毒、內傷等因素影響下,痰濕和瘀血之邪易在腹腔受損絡脈處停聚、互結,日久則積于腹部絡脈,使腹腔絡脈功能減退,甚至喪失,病理表現為腹膜纖維化。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從補益脾腎入手,化痰祛瘀為法來防治腹透相關性腹膜纖維化。研究初步顯示,健脾益氣,化痰祛瘀中藥可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臨床癥狀和營養狀況,提高腹膜透析治療效果,拮抗腹膜纖維化,保護腹膜功能,延長腹膜透析時間,顯示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