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毒論痛風性關節炎病因病機第 3 頁
三焦不利,清濁相混
生理情況下,水液代謝主要依靠三焦的氣化作用和肺、脾、腎三臟的功能活動。三焦氣化失宣是形成濁毒的主要病機。三焦主司全身的氣化,為內臟的外府,運行水谷津液的通道,氣化則水行。中焦功能尤為重要,若中焦泌別清濁無權,則水谷精微與穢濁不分,同注于血脈,成為釀生濁毒之源。同時下焦水道不通,則多余水液與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如《圣濟總錄·痰飲統論》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始終也。三焦調通,氣脈平勻,則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經,化而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氣塞,脈道壅閉,則水積為飲,不得宣行,聚成痰飲!比站闷⒛I及三焦功能俱衰,則形成水腫、癃閉、關格等證。
急性發作期病因病機
臟腑積熱,內伏毒邪,遇因觸動,毒攻骨節
患者平素過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腥膩之品,導致熱毒、濕熱毒邪伏于體內,或因腎失開闔、三焦不利等導致濁毒不能排出體外。毒邪內伏遇誘因乃作,成為痛風反復發作的根本原因。正如尤在涇《金匱翼》中言:“熱痹者,閉熱于內也……臟腑經絡,先有蓄熱,而復遇風寒濕氣客之,熱為寒郁,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 痹熻然而悶也”。因此,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素體陽盛、臟腑積熱蘊毒。毒伏血脈之中,如無邪氣引動,一般僅為暗耗氣血,為害尚淺;如遇外因引動,如西醫學強調的局部關節外傷、鞋緊、運動多、進食海鮮、飲酒、勞累等因素引動時,則內外相合,外因引動內伏之濁毒阻滯脈絡,血行不暢為瘀。營氣欲推動血行,反而加重瘀滯,故疼痛突發,夜間加重。
熱毒煎熬,津液停滯,血凝為瘀,釀生痰瘀
熱痹日久,熱毒耗氣傷陰。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則血凝為瘀;陰虛則津液虧耗,無以充濡血液運行,亦可致瘀。氣虛津液失布,停滯為濕。濕邪得熱熏灼,凝聚為痰。痰濕互結,隨氣機無處不到。痰濕與瘀血結聚,在外停留于膚腠肌理,在內深入至骨骱經隧,終致根深蒂固,纏綿難愈。而且一旦痰瘀阻滯,則會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阻于肌腠,脈絡瘀阻,肌膚失榮,則皮膚紫黯;結于筋骨,留滯骨節,則見關節腫脹、結節、畸形、屈伸不利,甚至變形等;痰瘀不散,結毒于腎,與熱相合,影響下焦功能,阻塞水道,則形成石淋、癃閉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