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精方與圍方
仝小林 劉文科 焦擁政 連鳳梅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縱觀古今醫家臨證處方,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以藥少而精為特點,可稱之為精方;一類則是以藥多而廣為特點,可稱之為圍方。精方,即精簡精巧之意;圍方,即圍攻包圍之意。二者各有其用,在不同病證及不同階段各盡其能。
精方藥味精簡 圍方藥味繁多
精方,藥味較少,一般四至五味,甚至僅一兩味藥,專取藥物某種功用,針對某一主癥或主要證候,治療目標明確,如枳術湯,僅枳實、白術兩味,治飲停心下;雞矢醴湯,僅一味雞矢,專治臌脹,故具有藥少而精,藥專力宏之特點。徐靈胎于《醫學源流論·單方論》中論道:“單方者,藥不過一二味,治不過一二癥,而其效則甚捷。……蓋古之圣人,辨藥物之性,則必著其功用,如逐風、逐寒、解毒、定痛之類。凡人所患之癥,止一二端,則以一藥治之,藥專則力厚,自有奇效。”精方猶如行軍作戰中先頭精銳分隊、尖刀班,目標明確,作戰力強,有快刀斬亂麻之氣勢。由于精方藥味較少,故君臣佐使配伍明晰。這類處方主要以張仲景經方為代表,據統計,約50%的經方不超過4味藥,90%的經方不超過8味藥,其藥味精簡,配伍精當,君臣佐使明確,效如桴鼓。
圍方,藥味較多,一般十幾至三十幾味,甚至四五十味藥,多種藥物組合,各自發揮其功用,功效全面,如《局方》中鹿茸大補湯,由鹿茸、黃芪、當歸、茯苓、肉蓯蓉等18味藥組成,調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產后血氣耗傷等一切虛損;《脾胃論》中神圣復氣湯,包含附子、干姜、防風、橘皮、生地、黃連、川芎等共23味藥,調治腰背痛、頭痛、口中涎、目中泣、耳鳴耳聾、陰中痛、食少、二便不調等各種由于寒水來復,火土相雜所致病證,故具有藥多而全,效廣力柔之特點,相比精方,效力相對和緩。唐代以后處方及現代時方,以圍方居多。圍方猶如大兵團作戰,廣設目標,多面圍攻,力求“關門捉寇”,一舉殲滅敵人。很多圍方是由幾組藥味組合而成,各組內藥物的性味功用相似,如清燥湯中,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為君藥;當歸、生地、麥冬養血滋陰,為臣藥;蒼術、澤瀉、茯苓、豬苓燥濕利濕健脾,升麻、柴胡升發陽氣,人參、黃芪益氣,五味子收斂,均為佐藥。因此,對于君臣佐使的界定,往往不是按照單味藥劃分,而是按藥物組別劃分,功能相似的一組藥物相當于一個功能團體,如行氣功能團,活血化瘀功能團等,從而發揮君臣佐使的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