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純中醫,還是新中醫?第 2 頁
◆加強文化素質培養與臨床實踐——新中醫水平提升的關鍵
翟雙慶指出,近五十年來,各類中醫藥教育培養了大量的中醫藥專門人才,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中醫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完善,中醫藥學生人文底蘊薄弱,知識結構單一,學術視野不廣,缺乏良好的思維方法等,尤其是中醫藥文化素質教育的缺乏,對傳統哲學學習不足,導致對中醫經典著作學習的漠視,從而出現了一些不了解古代哲學、天文、歷法、地理等知識,不識繁體字,不懂句法常識,對中醫四大經典認識膚淺或錯誤的中醫師、中藥師。
中醫藥文化素質是衡量現代中醫藥人才水平的關鍵。歷經數千年文化積淀的中醫藥學,已形成具有自己獨特意義的理論思維方法,這些方法已成為東方科學思維的典范。傳統的醫藥學典籍均為文言著述,古代行醫者多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知識背景,綜合知識對于中醫診斷疾病是至關重要的。對中醫藥學術思想的掌握,需要通過文化陶冶作為鋪墊。另外,根植于古代仁、義、禮、智、信的傳統道德觀下形成的中醫醫德觀要求醫生行醫以誠,治病救人,加強中醫藥文化素質教育,并以此為先導、為基礎開展中醫藥教育活動已成為培養現代中醫藥人才,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美國醫學教育界認為,醫學教育的目的不僅使學生獲得醫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獨立從事醫學工作的能力。目前西方醫學教育實行的是以培養臨床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臨床是中醫學發展的直接基礎,只有通過多臨床、反復臨床,才能真正形成中醫的思維模式、掌握前人經驗,熟練臨床診斷方法、診療技術。因此,在加強中醫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使學生身處醫療實踐與社會服務中,通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在實際訓練中提高臨床思維能力、辨證能力、操作能力等是極為重要的。
◆西醫知識與現代科技知識——新中醫適應社會的必要保障
翟雙慶說,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西醫課程設置比例是6:4。學校強調不僅掌握中醫基本理論,而且要“掌握必要的西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診療技能”,這樣方能適應我國的國情。
中醫院校學生學習西醫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其根本目的是使中醫學更好地在臨床上發揮作用,實際上也是為了更好地為病人服務。設想一下,如果你找一個血尿常規化驗單看不懂、X線片、CT片都拿倒了的大夫,你能放心嗎?另外,中醫院校培養的是大學生,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連計算機也不會操作,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不了解,英語一點不會,還可行嗎?中醫、西醫各有特色,治療各有所長,只有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運用中醫知識,發揮中醫特點。全部采取“師帶徒”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否能真正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值得我們深思。
還是那句話,現代社會中的中醫醫院已經遠非傳統意義上的中醫診所,其所擁有的急診搶救、病房管理儀器設備、檢查手段大多與西醫有關,所以對中醫院校學生的要求與傳統意義上的“純中醫”就有很大差別,要求其不僅掌握中醫,臨床診治疾病以中醫藥為主,而且要掌握必要的西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診療技能,這樣不僅有利于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而且有利于人類的保健與健康。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