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中”字新悟
中醫視點:“中醫”之“中”字新悟
在某報讀了《“中醫”的“中”字新解》》之后,很受啟發。原來祖國醫學還蘊藏著如此精深的學問。文章認為,“中醫”的“中”字是來源于中國古代哲學中“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不過,依筆者之陋見,對“中醫”的本意應該探本尋源,求得正解;但依現代人們的一般認識,“中醫”即“中國醫學”或“中國大夫”、“中國醫生”,也未嘗不可。
《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中醫”:“1.中國固有的醫學。2.用中國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治病的醫生。”其對“中西”一詞的解釋為“中國和西洋”,并舉“中西醫結合”為例。兩者的意思是一致的。毛澤東關于“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和“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的題詞更是深入人心。這就難怪人們會把“中醫”理解為“中國醫學”或“中國大夫”、“中國醫生”了。從筆者手頭僅有的一本《中國醫學史》和一本較早的《黃帝內經素問譯釋》中,也找不到對“中醫”的“中”字有“尚中”或“中和”的解釋。
這就說明,人們把“中醫”理解為“中國醫學”或“中國大夫”、“中國醫生”,時間也已較久了。今天,劉紹義先生經過悉心研究,提出了“中醫”的“中”字是源于“尚中”或“中和”等思想的新觀點,實在值得引起學界重視。發展中醫,保護中醫的精髓,就應該從源頭做起。因此,依筆者之陋見,“中醫”的“中”字,既可理解為“尚中”或“中和”,若按劉先生的意思可把這稱為古意或原意;也可根據人們的習慣認識,把它理解為“中國”或“中華”。這后面一種理解(一些辭書就是如此解釋的)也可稱為新意或現代意。這兩種意思并存,將會更加有利于我們對中醫的研究。若對它的本意以及演變的歷史過程能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將會豐富人們對中醫所蘊藏的文化內涵的相關知識。這對中醫的保護和發展都是有著深遠意義的。
據劉先生的文中揭露,韓國人為了“申遺”,將“中醫”改為“韓醫”。據筆者愚見,他愛叫“韓醫”就讓他叫去吧,在我們中國,還有“藏醫”、“蒙醫”和其他少數民族醫呢。但真正地尋根溯源,都離不開這個“中”字,是指“尚中”的“中”,“中和”的“中”,“韓醫”也不可能例外。誰要異想天開,奪天之功據為己有,只會落得個貽笑大方的可悲下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