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納子法理論探源
□ 梁永林 甘肅中醫學院
子午流注納子法以“天人相應”觀點為基礎,結合人體經脈循行、氣血流注原理,配以陰陽、五行、地支等學說,以一天十二時辰(地支)配合相應經脈按時開穴的方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整理,本文認為經脈配地支的理論基礎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自然界存在著節律
宇宙中,與人類最為密切的天體有太陽、地球、月球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十二時辰的變化;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運動,使太陽對地球的引力、磁場、表面溫度等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氣候的風雨寒熱,季節的春夏秋冬,以及地區東西南北的差異。自然界的物質如動物、植物、水源、陽光、空氣等物質因素的變化,無時不給人類帶來內部“節奏反應”的變化。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適應了這些變化,從而使人類也具備與自然界萬物同樣運動的內部因素。《靈樞·癰疽》云:“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說明人體氣血的流注,與日出日落、四時的更替保持同步的節律。子午流注納子之法正是抓住一日十二時辰的更替變化與人體內部因素變化對應的規律而產生的時間針灸學說。
十二地支是年、日節律
一年之內有十二個月,一日之內有十二時辰,都是陰陽有規律地消長運動的結果,自然界萬物也會隨著做出適應的變化,人體亦然!妒酚洝ぢ蓵吩疲骸耙f物始生螟然;卯,言萬物茂也;辰,萬物之震也;巳,陽氣之盡也;午,陰陽交曰午;未,萬物皆成有滋味也;申,陰用事申賊萬物;酉,萬物之老也;戌,萬物盡滅;亥,該陽氣藏于下也;子,萬物滋于下;丑,紐也,陽氣在上未降,萬物厄紐未敢出。”一日之內,也存在著這樣的變化規律,故也以十二地支表示。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