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臨床 促進中醫外科學術創新第 9 頁
升丹制劑是外科提膿去腐的“圣藥”,有不可替代作用,因含砷、汞,藥廠或院內制劑室都不愿生產,多數醫師不敢用,在臨床瀕于滅亡狀態。但是國內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吳翰香用雄黃(含砷)治療白血病,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研究砒霜、輕粉、蟾蜍等治療白血病,20世紀90年代后王振義院士、陳竺院士將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與西藥結合起來用于治療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無病生存率”從約25%躍升至約95%,并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闡明其機制,并得到了世界的公認,代表了該領域的世界最高研究水平,這種聯合療法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標準療法,2012年榮獲第七屆圣捷爾吉癌癥研究創新成就獎,是迄今為止世界在癌癥研究方面的最高嘉獎,也是美國以外的科學家首度獲獎。國內并以研制三氧化二砷注射液,被評為“中國發明專利優秀獎”,“國家重點新產品”,治療各種腫瘤,取得良好療效。國外已研制銀離子抗菌敷料,其機制主要是基于重金屬離子對細菌蛋白質的變性作用,因而具有廣譜殺菌及很少產生耐藥菌的特點。我們不僅沒有理由反對、質疑升丹制劑的使用,還應該融合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開發出安全、高效的升丹制劑。
外治特色技術,如切開法、烙法、砭鐮法、掛線法等是中醫藥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但一直缺乏系統規范的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推廣應用及臨床療效的提高,影響了中醫藥學體系的完整性與優勢的發揮,影響了中醫藥學的發展與走向世界。有必要選擇中醫外科特色診治技術,如敷貼療法、拖線療法、藥捻療法、熏洗療法、灌注法等,建立特色外治療法的規范化方案、技術操作標準以及療效評價體系,形成臨床診療指南,并進一步推廣應用。同時引進新技術、新方法,使臨床診斷、治療有客觀指標,并不斷提高療效。
手術療法是中醫外科主要的外治法之一,在中醫外科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曾在世界醫學史上處于領先水平。但是自1840年以來,外科手術受到空前制約,與西醫差距越來越大。國家醫療服務項目中無中醫手術療法的收費項目,甚至一些地方衛生局則明確表示,在綜合醫院中醫不能進入外科,不能手術,否則屬于超范圍行醫;綜合醫院出臺規定,限制在綜合醫院工作的中醫師開展外科手術,對于中醫教育機構培養的外科手術人才不予錄用或拒之門外。有必要在政策上進一步保證,打破“手術是西醫的東西,中醫不能做手術”的錯誤觀點的束縛,糾正限制中醫開展外科手術的行為,積極開展手術療法;同時在相關收費項目中充分體現手術療法等中醫特色診療技術的勞務價值,或建立中醫特色技術補償機制。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