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第 6 頁
雖然筆者對教學有些自信,但我想觸動聽者,尤其是有臨床實踐者的絕不僅僅是口才,而主要是其中原生態的中醫精神內核易使習者有一種學問尋回根的踏實感。
由是筆者不斷得到建議或受到催促,何不將所言所論形成文字,讓有心者對中醫的元神內蘊有一個直接的感知,以致為用?
但說時容易做時難,以上每一范疇,有哪一個不是見仁見智,話題多多,是非不斷,甚至地雷滿布的?
然感當代的醫書多優于對知識的篩選、充實與系統化,卻往往弱于與“深海下的海床”——母體文化的接氣。而中醫要走出誤區,把握本真,開拓視野,則中醫人本身素質的提高,自信的建立就十分重要。這些均需古文化知識的充實,思維方式的引導,原味中醫的體悟,原生態的中醫精神內核(元神)的尋回。
既自以為略窺接氣門徑,前又有劉力紅博士《思考中醫》的斬棘,重校《圓運動的古醫學》的啟示、李可大師的臨床證道……人們開始尋找中醫的真諦,中醫再見復興之浪。則何不放下榮辱之心,不揣淺陋,隨本心所指,以心證道,冀所書所寫能在中醫復興浪潮中再推波助瀾?
恰有出版社約稿,一拍即合!
現以《易》、《道》、《象》、《數》、《時》、《和》等一氣相牽又可各自發揮的范疇來下筆,不但利于內容的鋪陳與展開,亦方便旁及百家之學以頻接中華地氣。更可形成開放式結構,便于在聽取讀者意見后不斷補充、更正、修改、完善。甚至可隨時補充討論的范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