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第 3 頁
中醫并非“醫學”、“醫術”或“醫技”所能涵蓋,這些僅是露出水面的知識部分;中醫更大的氣象在其“醫道”,這才是“深海下的海床”,中醫若要謀求自身的進一步發展,與這海床的重新接氣就成為必須。
中醫發展為何步履蹣跚
中醫這些年的發展到底走了什么樣的路?為何步履走得如此蹣跚?實需反思!回顧中醫發展近些年來走過的路,不少僅是追求致小知的“理”,而忽視了充滿靈氣的全體上致大知的“道”。將活生生的天人之道格式化為純粹的知識體系或供熟練操作的術、技,雖時有所得,但亦不能說無所失。在未透徹理解中醫內涵上的以淺評深、以今審古、以外范中、舍證就病、以物觀人已漸成業界時尚。他山之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這石的選擇卻貴乎其對中醫研究是否相洽與無偏。
須知“研究中醫”與“中醫研究”并非同義。恰當的他山之石式的“研究中醫”對人類醫學或中醫的發展自有一定啟示,但這類研究目前與從學科自身內源性上自然而然生發的“中醫研究”相較,無論從內洽性、還是實用性上仍存差異我們也應有所認識。
近現代,隨著科學的巨大進步,人們眼界大開,越來越感受到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與復雜變化。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人們已從最初對還原論方式取得炫目成功的驚訝中逐漸冷靜下來,并不斷反思。線性、簡單性、分割性、靜態性思維難以完全解決復雜性系統問題也漸成共識。因此復雜性科學正在興起,以彌補還原科學在處理復雜系統時的不足。回看中醫,若從還原論的角度看,中醫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若從中醫研究或復雜性科學的視野看,這些所謂的“問題”未必是什么大問題,甚至不一定是問題,大多僅是因視野、視角、文化表述或認知習慣的不同而被誤讀、誤解而已。既然還原論思維不可能完全認識復雜世界的所有層面,因此,以之作為判斷每一學科或思維方式是否科學的標準,其不合理性就顯而易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