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發展研究離不開“中和”
中醫視點:中醫文化發展研究離不開“中和” 記者 譚欣
“中醫文化就是中醫藥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醫文化的三大核心即中醫的觀念、認知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五屆全國中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上,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副主任委員毛嘉陵就中醫文化定義作出上述表述。
會上,專家圍繞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和中醫思維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一致認為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以及其思維模式都離不開“中和”。
“中和”是中醫文化的核心
河南中醫學院副教授賈成祥指出,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在于構建中和的生命環境。這里指的生命環境包括了人體自身的內環境(包括生理和心理)和人體所處的外環境(包括自然生態和社會環境)。二者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的。僅中醫文化關于陰陽和的理念管窺一斑。首先,中醫認為陰陽是生命得以存在的物質要素,一切生命的起源都源于“陰陽和”。人的生命就根源于陰陽和而形成的受精卵然后形成的胚胎。其次,在生命生長的過程中,陰陽和則為“平人”。“陰平陽秘”這種生命的最佳狀態在于陰陽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的相對平衡,倘若陰陽失調,就會出現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虛則熱,陽虛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第三,中醫防病治病的手段就是調和陰陽。第四,中醫用藥的原則在于中和。
“調和至中”的中醫價值觀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周曉菲認為,中醫吸收了中國哲學的“中和”思想,“中”是對事物評價的標準,即價值尺度;“和”是理想、態度、行為的選擇傾向,即價值取向;“調”是實現價值的方法,如中醫一般不說“治病”,而是調理身體,指的就是調一調身體中失去平衡的“陰陽”;“平”是要達到的結果,即價值目標,調理之后得到的結果就是陰陽平衡。中醫的氣-陰陽-五行模型就是為求得“中和”而創造的一種思維工具,天地間一切事物存在發展都是陰陽二氣趨于平衡的運動變化過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