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術流派要學而不泥第 2 頁
江瓘主要靠刻苦自學和臨床體驗,博取古今諸家之長而成為名醫。他的代表作《名醫類案》一書,參閱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以降至明代有關書籍、文獻百余種,附列家傳驗方和他個人的臨床治驗,前后經歷了近20年,編成了我國第一部內容比較系統、完備的醫案宏著。美中不足的是,書未完全編成而病逝,后由其哲嗣江應宿予以增輯、補充醫驗,書成于公元1549年。此編為明以后迄今的廣大中醫學子們提供了很多富有參閱價值的醫案精品。
吳崑早在萬歷初年,就撰著了《醫方考》;幾乎與此同時,吳氏復撰《脈語》二卷。而在《內經》和針灸方面,吳氏亦有精深的造詣,所撰刊的《黃帝內經素問吳注》(24卷),是古代《素問》中的名作;而吳氏輯編的《針方六集》,則是一部內容豐富、理論結合臨床研究的針灸叢書。說明吳崑的學術專擅面相當廣泛,包括基礎理論、診法、方藥、針灸等多個方面。
方有執著《傷寒論條辨》,書成于明代萬歷二十年(1592)。他將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太陽病歸納為“風傷衛”、“寒傷營”、“營衛俱傷”三種。方氏辨析傷寒六經病,重點突出,頗具卓識。其后,清初名家喻嘉言,他宗法方氏學術,編成《尚論篇》,后世或以方、喻并稱。方有執另撰《本草鈔》、《痙書》二種,現則附刊于《傷寒論條辨》中,方氏的傷寒學說,是古代數以百計《傷寒論》注本中很重要的學術流派。
清初程國彭作為是杰出的醫學家,所撰《醫學心悟》內容精要,流傳甚廣。書中對于中醫治病中的“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作了前所未有的歸納總結。尤為難得的是,該書載錄程氏自擬、創用的經驗效方頗多,如止咳散、消瘰丸、半夏白術天麻湯、蠲痹湯、萆薢分清飲、啟膈散、柴葛解肌湯等,已為后世醫家所廣泛采用。《醫學心悟》堪稱是最切實用的臨床門徑書,是清代醫著中的上乘精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