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應重視中醫食療文化
廖錦芳 福州市中醫院
中醫食療文化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寶貴文化遺產,它的起源、形成和發展,與人類生產、生活、克服疾病,戰勝自然界的實踐活動密切相關?梢哉f是飲食文化和醫藥文化兩種文化精華融會貫通的產物。
歷史悠久的食療文化迎來機遇
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到發現了火開始熟食,從采集漁獵的時代到原始農牧業得到發展的原始公社氏族時期,先民們不斷經歷著尋找食物,與疾病、野獸及自然界災害抗爭的生活。在這樣的生活實踐中,人們發現許多日常食物具有某些超越了食物意義的功能。如吃了某種食物后有些疾病的癥狀能夠得到緩解,有些疾病甚至可以不再發生。人們將這樣的生活實踐代代相傳積累了下來,藥食同源的文化逐漸萌芽了。
西周時代設立了比較完備的醫事制度。據《周禮·天官》記載,當時醫師下分有“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等,“食醫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六饈、百醬、八珍之齊。”食療的最早基礎就是在《周禮》時代奠定的。歷經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提高,到了唐代集其大成出現專著,形成了?疲谒、元、明、清時代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為食療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經過了歷代醫學家的創造、收集、整理、錘煉,隋唐時代的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會,編著了第一部食療專篇《千金要方·食治篇》,而后由他的弟子孟詵編撰出了第一部食療專著——《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堪稱以前飲食療法之大成,它的問世,確立了比較完善而系統的食療學科。在元代,皇家飲膳太醫忽思慧全面總結了元代以前的藥膳和飲食療法,綜合蒙漢及少數民族的食品內容,完成了現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飲食養生專著——《飲膳正要》!讹嬌耪窂健康人的飲食方面立論編著,它的問世,是中醫食療食養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中國食療文化的成熟和高度發展。
隨著我國科技文化漸漸與國際接軌,使醫藥產業實現了現代化。西醫診斷精確、療效快,很快被廣大群眾接受。但是由于西醫設備和西藥價格昂貴,再加上西藥主要是化學合成品,副作用大,引起的藥源性疾病日漸增多,所以連美國也在大力開展以自然療法為特點的中醫藥研究。因此,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中醫食療文化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以中醫為基礎的飲食保健品產業大有發展前景。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