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教材存在的幾個問題第 5 頁
(3)所歸納的“中醫病因病機”有的是病因,有的屬病因病機。如消化性潰瘍的中醫病因病機歸納為:“1.飲食所傷、2.情志內傷、3.脾胃虛弱”。前兩者是病因;后者屬病因病機概念。
(4)對中醫病因病機未加歸納分析,只是泛泛而論。如心肌梗死的中醫病因病機中,未見一項與其辨證論治各證涉及的“氣滯血瘀”、“寒凝心脈”、“痰瘀互結”、“氣虛血瘀”、“氣陰兩虛”、“陽虛水泛”、“心陽虛脫”病因病機概念。
“治療”中的問題
“辨證論治”論述不規范
(1)辨證要準確:如第七章“肺炎”的中醫病因病機歸納為:“1.風熱犯肺、2.痰熱壅肺、3.熱閉心神、4.陰竭陽脫”。其“辨證論治”的辨證卻分為:“1.邪犯肺衛證、2.痰熱壅肺證、3.熱閉心神證、4.陰竭陽脫證”。病因病機之“1.風熱犯肺”,到辨證論治卻為“邪犯肺衛證”。不僅前后不相對應,造成理論脫離實際之嫌;而且“邪犯肺衛證”缺乏病性寒、熱、虛、實之內涵,難以此證立法、選方、用藥。而書中表述的“邪犯肺衛證”的證候為:“發病初起,咳嗽咯痰不爽,痰色白或黏稠色黃,發熱重,惡寒輕,無汗或少汗,口微渴,頭痛,鼻塞,舌邊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一派“風熱犯肺”之象。其所列“治法”也為“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恰對“風熱犯肺證”,表明將該證候辨證診斷為“邪犯肺衛證”是不準確的,應改為“風熱犯肺證”。僅這一改也使“中醫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做到互相呼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