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教材存在的幾個問題第 2 頁
第六章“痛風的概述”中“本病可歸屬于中醫學‘痹病’、‘肢體痹’等范籌。”但筆者認為:一是痛風不能混同于一般風寒濕痹的“痹病”。二是中醫學沒有“肢體痹”病名。三是中醫學有“痛風”病名。始見于《丹溪心法·痛風》曰“其痛風痛有常處,其痛處赤腫灼熱,或渾身壯熱。”等。因此西醫的“痛風”病與中醫“痛風”病名一致。
筆者建議:西醫病名要依據ICD10標準,中醫病名應以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為準加以規范。加強中西醫病名對照研究。
“病因病理”中的問題
西醫病因病理
各節對該項撰寫的體例、內容不統一,而且多文不對題。如支氣管哮喘的“西醫病因病理”寫的是“(一)病因及發病機制:1.病因、2.發病機制;(二)病理(病理解剖)”。慢性心力衰竭的“西醫病因病理”寫的是“1.病因、2.誘發因素、3.發病機制(無“病理”,即無病理解剖內容)”。心絞痛的“西醫病因病理”寫的是“1.病因和發病機制、2.病理(病理解剖)”。心肌梗死的“西醫病因病理”寫的是“(一)病因和發病機制;(二)病理1.病理解剖、2.病理生理”,等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