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育:完善教學模式 培養高層人才第 3 頁
中醫教育:完善教學模式 培養高層人才
中醫學既有醫學的共性,又有其獨特的個性。中醫教材如果違背了中醫學術特點及發展水平,背離中醫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直接借用或照搬西醫院校教育模式及教材編寫體例,都將對高等中醫教育的發展有害無益。
因此中醫教育必須通過其培養目標的調整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來協調這一矛盾,使其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和國內外醫療市場需要相適應。整合中醫、西醫課程,克服學時過多、學業過重的矛盾。
整合中醫課程,擺脫原有生物醫學模式下的課程設置,突出中醫學科特色。突出辨證思維方法的培養,盡可能地、科學合理地減少知識點的重復、知識板塊的疊加,增加必要的現代研究成果。
加強后期臨床教育教學改革
名醫之所以成名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培養名醫要重視臨床實踐,加強臨床基本功訓練。必須狠抓臨床基本功訓練,培養動手能力,早臨床、多臨床。在進入畢業實習階段,必須認真跟師實踐,增長自身的實踐知識,為今后的獨立臨床醫療,增強信心和能力。
臨床課程與臨床實習一體化。將中醫理論與臨床課學習、臨床見(實)習三個階段合并為一個階段,徹底打破基礎課、臨床課與臨床實習課分段教學模式,打通前后期中醫課程,使理論課教學與臨床實踐自然融為一體。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