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建構相關疾病新的中醫理論體系第 2 頁
一個建設周期結束,當我們對基地建設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基地規模、看團隊建設、看設備條件等基本狀況,更要看基地所承擔相關疾病的中醫臨床研究是不是真正誕生了“看得見、用得上、立得住、推得開”的創新性研究成果;是不是真正提出了新理論,創立了新方法,積累了新經驗;而這些研究成果是不是實實在在地指導臨床,服務臨床,并在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和臨床療效、擴大中醫服務功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的學術研究成果才具有永恒的意義。
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相繼編撰出版的高等中醫院校教材真正完成了中醫臨床學科總體框架的構建,從而對中醫學術進步起到了劃時代作用的話;當前,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的學術使命就是建立起中醫藥治療現代醫學難治疾病(特別是重大疾病)的新理論體系。這一體系既要完整、準確地體現中醫學的本質特色,又要符合現代醫學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既保持中醫學的主體地位,又要充分借鑒現代醫學的最新成果,從而使中醫藥真正能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建構相關疾病新的中醫理論體系
建構完整系統的中醫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確立相關疾病的中醫病因學歸屬
目前中醫界對各基地承擔疾。ㄎ麽t概念上的)的中醫病因學歸屬認識尚不一致,有些提法甚至存在著很大的片面性,主要原因是在認識和闡述中醫病因時未能充分兼顧西醫疾病的發展規律。
如乙型肝炎的病原學為乙肝病毒侵入人體,通過復雜的免疫反應引起發病。中醫病因歸屬就必須具備外在的傳染性致病因子和內在的發病條件。這一外在的致病因子具有物質性、致病性、致病的特異性、傳染性及潛伏性感染方式等特點;內在發病條件則是免疫失衡即中醫體質因素。依這樣的標準,將中醫“雜氣”作為乙型肝炎的中醫病因就較為適宜,而當前多數研究所認同的“疫毒”就不夠準確。至于“濕熱”、“邪毒”甚至“情志”等顯然不具備上述條件,作為乙型肝炎病因是不恰當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