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類高校不在規模而在特色第 2 頁
再次,課程建設的特色體現在三大原則:一是就業導向原則,依照衛生職業崗位對能力、素質、知識的需求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設置課程。二是能力本位原則,根據職業崗位關鍵能力需求來調整課程,將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充實課程體系;例如,在臨床醫學類專業增設全科醫學系列課程、中醫治未病、中醫適宜技術、社區預防衛生保健、精神衛生疾病防治等課程。三是堅持與職業標準相結合,必須夠用的原則。
學校扎實做好精品課程建設,對已遴選出來的校級精品課程進行階段性檢查與指導,積極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精品課程。各系部目前有省級、校級精品課程24門。
最后,是人才培養顯特色。人才培養有目標:一是專科技能;二是素質要求:全面發展、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三是服務的導向性,如適應醫療衛生行業要求,醫德醫術并重,在技能培養中凸顯專業素質等。
人才培養重過程:熟讀經典、反復臨床、建立中醫思維、提高中醫思辨能力,是中醫藥臨床人才成才的必由之路。但短學制專科應用型中醫人才怎么培養?學校自2010年在中醫學專業開辦教學改革試驗班,采用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的結合模式,探索出中醫應用型人才的合理培養模式。在此培養模式中,始終貫徹三個結合(即理論與臨床教學相結合,實訓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自學與跟師學習相結合)、三個強化(即強化中醫經典理論教學,強化臨床實訓實踐教學,強化中醫思辨能力訓練)、三個并重(即知、行并重,以行為主;文、理并重,以文為本;醫、德并重,以德為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