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醫本科教育將逐步規范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上,《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基本要求》(以下簡稱《要求》)獲得了通過。這對促進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標準化進程,提高國際中醫藥教育水平,保障中醫藥教育事業在全球的健康發展,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會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負責組織并參與起草了該《要求》。日前,他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記者:請您談談中醫藥教育在世界范圍的發展現狀,以及為什么要起草這份《要求》。
張伯禮:近年來,在“繼承、創新、發展與國際化”方針指導下,中醫藥國際化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中醫藥已經成為我國自然科學領域里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又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最具特色的行業。到目前為止,中醫藥已傳播到各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醫藥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30萬人。伴隨中醫藥的全球化發展與服務總量的擴大,各個國家和地區對中醫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促使中醫學教育也隨之出現了快速發展趨勢,各種形式的中醫教育機構不斷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辦中醫學教育的國家已經超過了40個,數量達到了幾百所,遍布世界各大洲。迅速發展的中醫學教育國際化趨勢,為普及中醫學、為人類健康服務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快速甚或是無序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些國家的中醫教育機構存在著規模小、層次低,教育不夠規范,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甚至有魚目混珠的情況。
正是基于這種現狀,我們認為有必要起草制定一個中醫學本科教育基本要求,作為各國中醫藥教育機構規范教學可依據的標準。
記者:該《要求》主要適用的范圍是什么,起草過程中參考了哪些相關標準?
張伯禮:《要求》適用于世界范圍的中醫藥教育機構,并對中醫本科畢業生提出了相關基本要求。自2006年12月,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專人,在充分調研世界各國中醫教育現狀的基礎上,開始制定《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基本要求(草案)》的醞釀、籌劃、調研、起草、論證等工作。
起草過程本著遵循高等教育和醫學教育規律,根據中醫教育的特點,參考了國際醫學教育組織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世衛組織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本科醫學教育質量保證指南》,參照了我國教育部試行的《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教育部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今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設置基本要求(試行)》和《本科教育中醫學專業中醫藥理論知識與技能基本標準(試行)》等相關內容,并結合了各國各地區中醫學本科教育的實際情況,遵循國際中醫醫療市場適用性原則和教育機構所在國法律符合性原則。
從起草到提交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審議,中間經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中醫院校教育專家的多次論證,幾經修改。最終形成的《要求》要比我國的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低,但相比其他國家來說,還是要高一些。因為是基本要求,我們的目的是讓各國的中醫藥辦學能夠規范,所以只要參照本《要求》,嚴格辦學,基本都能達到合格標準。
記者:該《要求》對中醫本科教育的規范和水平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對于本科畢業生的知識、技能、職業素質制定了哪些標準?表現出哪些特點?
張伯禮:《要求》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中醫學本科畢業生基本要求,這是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的最低標準,也是對中醫學本科畢業生的最基本要求,由總體目標、職業素質目標、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4個領域23條構成。第二部分是中醫學本科辦學基本要求,規定了中醫學本科教育準入的基本條件,由中醫學本科辦學宗旨、學時與學制、教學計劃、學生考核、學生、教師、教育資源、教育計劃評估、管理和行政、發展與更新等10個領域49項構成。
概括起來,《要求》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教育目標明確,重視過程管理。中醫學本科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從事中醫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中醫學畢業生。為了保障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過程與辦學標準上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在教育目標中,突出中醫學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從中醫學基礎、中醫臨床學等方面,規定了中醫學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與職業素質,并作為考核本科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二是強調綜合能力培養。除了要求學生掌握中醫學專業知識與能力之外,更加強調教授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意識地鍛煉學生交流與社會適應能力。三是強化了中醫臨床思維教育。根據各國情況提出了經典醫籍課程,如《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的選修。這些經典課程的設置,對于強化學生運用中醫思維去解決臨床問題是很重要的,當然我們也提出了可以由各國根據國情和文化背景確定具體開設的內容和考核要求。四是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要求畢業生應具備較為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從各國中醫院校存在的問題看,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較為突出,因此,對中醫學本科教育要想達到規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標準,就要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尤其是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如要求開設中醫學本科專業的院校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臨床教學基地或實習醫院等,又如對畢業生的實習學時也作了硬性規定。五是強化了人文教育。重視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增設了旨在加強學生醫學人文、倫理、醫患交流教育的課程。六是強調了教育資源保障。《要求》中,對學校經費投入、基礎設施、臨床教學基地、圖書及信息服務等軟件建設與硬件基礎都提出了明確要求。
記者:《要求》對于中醫本科教育的指導意義是什么?相比以前有了哪些進步?
張伯禮:《要求》對中醫學本科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首先是為規范國外良莠不齊的中醫教育市場建立了可依據的標準,各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依照這一標準對本國或本地區進行行業約束,例如開展學校辦學資格認證等,也可以委托世界中聯教育指導委員會來實施認證工作。因此,《基本要求》既是我們國家維護中醫學自主知識產權的必要措施,也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為全人類健康服務的重要舉措,是中醫學國際教育歷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質。對于保證中醫學本科教育質量,確保中醫學教育在國外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相信通過《要求》的進一步實施,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將得到逐步規范,中醫藥將在世界上得到更好的傳播和發揚。
記者:您認為一名合格的中醫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和素養?
張伯禮:一名合格的中醫學專業本科生應該具有中醫傳承能力、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具有創新精神與交流能力;應該是融合知識、技術、職業素養于一體的學生;也應該是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后應能夠在上級醫生指導下完成醫療實踐活動,同時具備自我完善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