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培養管見
汪素卿 福建中醫學院07級中醫婦科專業研究生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數量逐年在增加,其教育模式也在逐漸改革完善。本人也是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中的一員,在完成半年學位課程的學習后,已進入臨床學習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目前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仍不夠理想,現結合自身的體驗和感受,就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教育略陳管見。
一、明確培養目標
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雖然主要是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是使其達到高年資住院醫師水平,但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不僅是培養高層次的中醫臨床人才,而且要培養能夠傳承中醫、研究中醫、發展創新中醫的研究型中醫人才。而現行的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中,往往將研究生等同于本科生,當本科進修醫使用,使大部分研究生將時間和精力完全用于常規的臨床工作,忽視了對其科研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必然使其質量難以提高,甚至流于形式。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仍有待完善。
二、完善培養方式
主要是加強導師的指導責任,采取制度化、規范化措施。由于半年學位課程的學習中開設的專業課程相對較少,因此臨床輪訓的兩年半時間里,在保證研究生必要的臨床實習時間外,要定期以專業為單位上大課,開展學術講座。
1.以本學科或本專業最新進展為題舉辦講座,如綜述講座,既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使學術向縱深發展。
2.組織中醫典型病案和疑難病例討論,剖析疾病診斷治療的思路和經過,突出辨證論治特色,通過實例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和臨證技能。
3.組織開展研討活動,如交流學習、研究心得,或提出目前學科中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4.舉辦導師的個人經驗談,或是對某個病癥的辨治心得,或是某些用藥經驗,這些經驗往往是從書本上得不到的,而且能夠突出學術方面的特殊性、個體性。
5.組織中醫經典著作和本學科歷代名家醫著醫案的學習。鑒于現在本科生普遍在中醫經典學習和認識上的薄弱性,在研究生階段應適當予以補課,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其對經典著作的認識和理解。
6.舉辦科研方法及思路方面的講座,指導研究生臨床課題的選題和設計。
7.組織學生參與相關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學術交流,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
三、相應措施
1.減少導師上門診或病房的時間,保證導師的指導每周不少于一次。
2.合理分配科研經費,對導師上大課予以一定的課時津貼。
3.以學校為單位成立研究生聯合協調部門,以統一協調上大課的場所,以及研究生上課時臨床工作的安排或調班。
通過以上系列的方法、措施,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資源,又能使學生廣泛地吸收營養,有利專業水平的提高,也令中醫臨床專業的研究生在畢業后的臨床工作中能夠更好地擔負起傳承、發展祖國醫學的重任。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