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第 6 頁
風心病病案
患者李某,女,55歲。1972年因勞動后心悸氣短,下肢浮腫,在某醫院診為風心病,二尖瓣狹窄。于1975年、1977年、1979年3次出現心衰,服地高辛可緩解。1980年3月再次出現心悸,氣短,活動后加重,下肢浮腫,服用地高辛療效不明顯,入院。
查體:口唇紫紺,頸靜脈怒張,兩肺底可聞及少許濕啰音。心尖搏動于胸骨左緣第5肋間鎖骨中線外1.5cm,心尖部可聞及雙期雜音,心律不齊,心率120次/分。肝于右肋下6cm,劍突下8cm,質中等硬度,腹部有移動性濁音。雙下肢指凹性水腫。舌質紫暗,脈沉細結代。
診斷:風心病,心衰。
中醫辨證:脾腎陽虛,水濕泛溢。
治法:溫腎健脾,化氣利水。
處方:仙靈脾10g,肉桂6g,茯苓15g,蒼術15g,丹參24g,紅花15g,五加皮10g,澤瀉30g,豬苓30g,苦參12g。每日1劑,水煎服,分兩服。
服15劑藥后,心悸氣短明顯減輕,咳喘消失。下肢浮腫消退,舌紫暗較前減輕。
繼服原方加水紅花子10g,大腹皮15g以鞏固療效,治療一月余,好轉出院。出院時,口唇無紫紺,能平臥,肝有輕度腫大,腹水征消失,下肢不腫。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