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第 2 頁
由此他提出,首先保護血管內皮正常是關鍵。如果沒有動脈內膜的損傷,一些膽固醇顆粒就不會粘附在受損的內皮細胞上,不會形成粥樣硬化之斑塊,血管就不會狹窄,血流速度就不會受到影響,疾病則無從談起。
其次,甲襞微循環是循環系統的終末部分,它直接參與皮膚及其附屬組織的營養物質交換和氣體交換、廢物的排泄等。應用藥物保持其形態及功能,使其沒有變形及出血的發生。
遵從以上理論,阮士怡經過多年研究,運用中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可推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益氣養陰”治療冠心病
阮士怡在著名中醫董曉初先生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藥理與基礎實驗研究,提出“益氣養陰”法治療冠心病的新理論。
祖國醫學認為,心主血脈,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是人體活動的動力,氣與血兩者互相依存,雖可分而實不可離,且在動脈中運行周流不息。若心氣不足、心陽衰則不能鼓動血脈,導致心脈痹阻,脈絡不通,不通則痛;又肝藏血主疏泄,脾統血主運化。故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往往涉及心、腎、肝、脾之陰陽氣血失調。
他認為,采用“益氣”藥物可調整機體的氣機,促進血液的運行,將痹阻之脈疏通,改善冠脈循環,進而使心肌對氧的供求得到平衡;“養陰”則可以扶正、生津,津液得復,則心脈失養得以改善,心肌缺血得以補償,缺氧得以糾正。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