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祥驗案—痹證案
于文濤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史奎竹 河北省新樂市中醫院
付某,女,2008年10月9日初診。間斷性四肢酸痛麻木3年,加重3天。患者3年前因受寒出現四肢酸痛麻木,伴頭項、肩背、肢體僵硬不舒,腰膝酸冷,下肢無力,遇寒加重,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澀。頸椎CT:頸椎2~7曲度變直,5~6椎間盤突出。腰椎CT:腰椎2~4骨質增生。中醫診斷為痹證,證屬肝腎虧虛,寒濕痹阻。治法:補益肝腎,祛寒勝濕,通絡止痛。自擬秦防飲加減:防風10克,秦艽10克,桂枝10克,細辛3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獨活10克,桑寄生30克,川斷10克,杜仲10克,懷牛膝15克,雞血藤30克,絡石藤15克,海風藤15克,青風藤15克,威靈仙10克。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飯后溫服,14劑。囑患肢注意保暖,避風寒。
10月23日二診:四肢麻木疼痛明顯減輕,周身仍覺僵硬不舒,舌淡紅而暗,苔薄白,脈沉細略澀。上方加木瓜10克,絲瓜絡6克,繼服14劑,煎服法同前。
11月7日三診:四肢麻木疼痛,頭項、肩背、腰部僵硬不舒明顯緩解,偶有上肢麻木,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上方減木瓜、絲瓜絡,加嫩桑枝15克,繼服14劑,煎服法同前。
11月21日四診:患者諸癥消失,肢體活動自如,舌淡紅,苔薄白,脈細。隨訪半年余,未見復發。
按:《素問·痹論》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指出痹證的發生主要由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導致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但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痹證的形成多以正氣虛衰為內因,風寒濕邪為外因。本例患者年高體弱,肝腎虧虛,風寒濕邪外襲,經脈氣血不暢,故見肢體酸痛麻木,周身僵硬不舒;肝主筋,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肝腎虧虛,故見腰膝酸軟無力;風寒為患,故遇寒加重;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澀為寒濕痹阻經脈,氣血不暢之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