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治肝硬化失代償驗案
中醫經驗:治肝硬化失代償驗案 袁士良 江蘇省江陰市中醫院
林某,男,56歲。2007年11月5日初診。
患者素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8月中旬因肝硬化腹水伴黃疸加深入住江陰市某醫院專科,經治2月,于10月15日出院。出院時肝功能報告:谷草轉氨酶56.3單位/升,谷氨酸轉肽酶307單位/升,總膽紅素60.4單位/升,直接膽紅素28.6單位/升,間接膽紅素21.8單位/升,血清白蛋白32.9克,球蛋白41.2克,HbsAg(+),HBV-DNA :2.56×104。B超提示:肝彌漫性病變,脾臟腫大肋下2厘米。
刻診:患者面色萎黃黯滯,皮膚鞏膜黃染,形體消瘦,二顴顯現紅絲赤縷,納食脘脹,便形帶溏,苔膩微黃,舌質暗紫,脈細弦。四診合參,當屬濕熱久蘊,肝郁脾虛,血瘀脅下,正虛邪實之候。姑擬清熱化濕,柔肝健脾,行氣化瘀之法。以中藥配方顆粒組方,藥用綿茵陳30克,雞骨草15克,馬鞭草15克,豬茯苓各10克,生薏仁10克,紫丹參10克,澤蘭瀉各10克,制蒼白術各10克,棱莪術各10克,大腹皮10克,雞內金6克,炙地鱉蟲10克,橘葉皮各6克,炙鱉甲10克。每日1劑。
上藥加減服用,共診30余次,歷時一年半,于2009年4月20日再次復診:訴精神健旺,納寐均佳,二便亦調,體重增加,面部紅潤而有光澤,苔薄,舌質偏紅,脈細小弦。復查肝功能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血清白蛋白40.8克,球蛋白21.8克。HbsAg弱陽性,HBV-DNA(-)。B超提示:肝回聲改變(內部回聲增粗),血管走行清晰,門靜脈內徑1.0厘米,脾臟不腫大。轉擬丹參黃精湯合歸芍六君子湯以善其后。
按:肝硬化屬中醫學“積聚”“臌脹”等病范疇。其早期多見血瘀肝郁,氣虛脾弱;中期多為氣血同病;后期多為氣血水三者同病,治療應根據其辨證要點,隨證施治,斟酌正邪關系,抓住輕重緩急,攻補之間,亦當互為照應。活血化瘀類藥物可以降解膠原纖維,使其發生逆轉,如丹參、棱莪術、地鱉蟲、桃仁、赤芍等,并能改善肝功能,調整機體整體情況,增強機體防御能力,改善肝內血流及微循環,促進肝細胞功能狀態,從而有利于本病的好轉和恢復。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