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應用半夏厚樸湯醫案三則
中醫經驗:應用半夏厚樸湯醫案三則 張玉嶺 陳寶貴名中醫工作室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
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篇》,是主治咽喉部有異物感的專方。原文中說:“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所謂“炙臠”,是中醫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古人稱之為“梅核氣”,此病女性多見。陳寶貴教授擴大了此方的應用范圍,將其隨癥加減廣泛治療胃痛、梅核氣、胸痹等,療效卓著,現介紹如下。
胃痛案
沈某,男,37歲。2012年5月21就診。主訴:間斷胃脘部脹滿疼痛半年余。患者訴半年來胃脘脹滿疼痛,飯后加重,吐綠水,自服蘭索拉唑、六味安消等藥物癥狀稍好轉,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門診。現胃脘脹滿,飯后加重,惡心,噯氣,口淡無味,平素寐安,便溏,次數正常,舌苔白厚,脈沉。查胃鏡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炎癥,HP(-)。辨證為中焦虛寒,痰濁阻胃。治以健脾化痰,理氣和胃。方藥:半夏10克,枳殼10克,厚樸10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櫞10克,陳皮10克,川連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術15克。每日1劑,水煎服,7劑。
2012年6月11日二診:胃脘部脹滿疼痛、噯氣、口淡無味、早飽等癥狀明顯好轉,偶有胃脘部不適。原方不變,14劑善后。
按:此病病機為中焦虛寒,氣機不利。治當健脾化痰,理氣和胃為主。以半夏厚樸湯加味。方中半夏、茯苓、干姜溫中散寒、降逆化痰;厚樸、枳殼、佛手、香櫞理氣寬中、消除脹滿;陳皮、川連理氣開胃、清熱燥濕;白術、甘草益氣補虛;延胡索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益氣補虛之功,故收效頗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