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案—哮病案
于文濤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史奎竹 河北省新樂市中醫院
孫某,男,58歲,已婚,2009年2月13日初診。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0余年,每遇冬季或寒冷發作,兩月前因受寒而誘發哮喘,呼吸急促,喉中痰鳴,胸膈滿悶,咳痰稀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大便溏薄,舌淡暗,苔白滑根膩,脈弦滑。輔助檢查:雙側胸廓對稱,雙肺叩清音,呼吸音粗糙,在肺底可聞及哮鳴音,未聞及濕性羅音,心界無擴大,心律齊,心音清晰,二尖瓣、三尖瓣聽診區未聞及雜音。X線胸片:胸膈角銳利,肺紋理清晰,未見片狀陰影。血常規:白細胞:6.8×109/L,中性粒細胞75%,淋巴細胞20%,噬酸性粒細胞3.5%。過敏原檢查:螨蟲、粉塵、花粉、魚肉均為陽性。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支氣管擴張試驗陽性。中醫診斷為冷哮(發作期),證屬風寒束肺,痰阻血瘀,脾腎氣虛。治以溫肺散寒,化痰祛瘀,止咳平喘,補腎納氣。處方:清半夏10克,細辛3克,萊菔子10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6克,白前10克,炙麻黃10克,炒杏仁10克,射干10克,炙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桃仁10克,地龍10克,炙黃芪30克,補骨脂10克。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14劑。囑患者忌食生冷油膩,慎起居,避風寒。
2月27日二診:藥后喘息、喉中痰鳴、咳痰諸癥遞減,大便溏薄,每日1~2次,舌淡紅而暗,苔白稍膩,脈弦細。前方加炒山藥15克,炒扁豆15克,炒薏苡仁15克,繼服14劑,煎服法同前。
3月13日三診:藥后咳喘、痰鳴漸平,大便成形,每日1次,偶見2次,舌淡紅,苔薄白,脈稍弦。西醫檢查:雙肺呼吸音清晰,未聞及干濕性羅音。血常規:白細胞:5.3×109/L,中性粒細胞78%,淋巴細胞22%,噬酸性粒細胞0.5%。以桂龍咳喘寧膠囊善后,一年后隨訪未復發。
按:哮病的發生主要由于宿痰伏肺,加之外感、飲食、情志、勞倦等誘因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失宣肅,氣道痙攣所致。本例患者病久,脾腎兩虛,氣不化津,痰濁壅聚,深伏于內,不慎感寒,相互搏結,阻塞氣道,肺失宣肅,誘發哮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鳴,胸膈滿悶,咳痰稀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軟,便溏,為脾腎兩虛之征;舌淡暗,苔白滑,脈弦滑為痰阻血瘀之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