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醫理論體系的緊迫性與可行性
山西中醫學院 周然
中醫藥理論作為中國古典科技完整保留的唯一成果,其產生、壯大、傳承自有其不同于現代科學的特殊性。但無論其如何特殊,有一點是不會相異于其他科學的,這就是“發展”的問題。任何一個學科,不管它曾經多么輝煌,多么合理,多么科學,如果不能發展,上一個時代的輝煌就會變成下一個時代的黯淡。不存在超越時代的永恒輝煌,更不存在放之萬年而皆準的永恒科學。此外,雖然任何科學理論都來自于實踐,但理論一旦形成,就會對實踐產生能動作用;當一種理論失去發展動力之后,就會制約和阻礙實踐的深化。鑒于此,中醫學臨床療效的突破,必須與理論的突破齊頭并進,否則,臨床療效的突破就會十分困難。因此,中醫理論的突破已經到了時不我待、迫在眉睫的關鍵時刻了。現就通過重建中醫理論體系、實現中醫良性發展、科學發展的一些思考與見解冒昧直陳,以就教于同仁。
不容回避的挑戰與沖擊
中醫學的近代史,說到底就是一部應對挑戰和沖擊的歷史,太多的沖擊不斷被中醫的堅韌和智慧所化解,而新的挑戰又不斷形成和出現。當前,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
“多學科互通”的時代特征與中醫學現狀的矛盾反差
有人曾用“科技大爆炸”形容當今科學發展的特點。大爆炸不僅表現在探索的日益深入和廣博,更主要的是多學科的共同參與,通力合作。以航天科技為例,我們已經很難說清楚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等哪個學科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更大一些。這種高度交叉,遠不是各學科人員協作攻關那么簡單,而是在學科原理層面的互通,缺少這個互通,就不會有學科的交叉。正是通過這種互通和交融,不僅“嫦娥工程”得以實現,而且參與其中的所有學科幾乎都得到了發展,換言之,所有參與者都是“受益人”。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和鮮明反差的是,在浩浩蕩蕩的科學發展勢頭面前,中醫學卻只能坐觀其變。許多科學進展,似乎難以對中醫學的發展有根本性幫助,只能走自助式、獨行式發展的路子,這不能不說是中醫學發展中的一種悲哀。在集群抱團、互通互助為特征的各學科強大發展力量面前,中醫學盡管已經很努力,國家的政策和民間的力量全部調動,而且幾乎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但仍然是越來越顯得單薄、無助、吃力和艱難。這種自助式發展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