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展中醫須保持其獨立性
中醫視點:研究發展中醫須保持其獨立性
作者簡介
陸廣莘,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著名中醫理論學家、臨床家,首屆國醫大師。他將中醫藥學學術思想歸結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氣,用生生之具,謀生生之效”,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中醫學為健康醫學的本質屬性,奠定了健康醫學理論基礎。
●中醫研究和發展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要保持其學術的獨立性和固有價值,并且發揚下去,“科學化”僅僅是途徑。因此,首要的是提高中醫學術水平,抓好繼承工作。
●疾病醫學、疾病對抗醫學是用物質世界的知識解決生命現象,是對象性思維的認識論的知識論層次,它的機械構成論觀念的認知方向是向后、向下、向外的。向后專注溯因分析認識論,向下堅持微觀實體本質論,向外信奉線性因果決定論。
●中醫學的本質是創生性實踐的生生之道,其人本主義意向性思維的致思方向是向前、向上、向內的,具有努力發掘和加以提高的楔入效應、生生之具的通變合和的加和效應、天人合德的生生之效的溢出效應三種增益性效應。
●在現代醫學危機、醫療改革中,中醫應該進行“發皇古義,融匯新知”的實踐,而不是陷入“新知”。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F代的研究成果,都要為我所用,而不是用來改造自我。
中醫研究,抓好繼承是關鍵
新中國成立不久,1950年8月7~19日,首屆全國衛生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的新中國衛生工作原則。當時,中醫有60萬,西醫有4萬,“團結中西醫”是60萬中醫與4萬西醫的團結。那時,我在上海顓橋聯合診所工作。這是國內較早的聯合診所,組建于1950年7月,共28人。其中中醫26人,西醫2人。由于西醫人數少,很多中醫生做了在今天看是西醫應做的工作,如1952年的反細菌戰的愛國衛生運動、1955年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