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佛教醫藥互為影響和包容第 5 頁
我們現代所說的中醫,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中醫是指中華民族的醫藥學,是包括傳統中醫、藏醫、蒙醫、傣醫、佛醫、苗醫、維吾爾醫等在內的各種傳統醫藥的總稱,是涵蓋了整個中華文化版圖的民族、地域、宗教等各種醫藥學宏觀醫藥學體系。因此,從廣義來說,佛教醫藥屬于中醫的一部分。但從狹義來講,中醫指的是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醫藥體系,這時的佛醫、藏醫、蒙醫等與中醫則為并列關系,他們長期以來相互補充、相互影響和相互包容,共同構建了輝煌燦爛的中華醫藥文化。
佛教醫藥文化對中醫藥學的影響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對中醫文獻的影響
根據筆者的研究,在5000多部佛教經籍中,有453部專論或涉論醫藥,有4000多部佛經涉及醫理與養生;在8000多部中醫藥文獻中,有588種(641部)書名與佛學有關;歷代的僧醫著作共79部;歷代各種醫著共涉及203條佛教名詞術語。從古到今,涌現出許多醫術高超、臨床經驗豐富的僧醫。他們有的雖翻譯佛經、出入空門,不以醫傳名于世,但他們大都精通醫理、扶危濟貧,成為我國古代醫療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的則精研醫術或以醫為業,在歷史上留下了珍貴的醫藥學文獻。這類著作主要有:《申蘇方》、《議論備豫方》、《深師方》、《梅師方》、《天竺經論眼》、《鑒真上人秘方》、《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嶺南衛生方》、《慎柔五書》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