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佛教醫藥互為影響和包容第 4 頁
南北朝時期 雖有兩次滅佛之難,但并無法阻止佛教的傳播和發展,佛教在短短的二百多年間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寺院最多時達3萬多所,涌現出一批佛醫兼通的高僧名士,為佛教醫學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隋唐五代時期 是中國佛教的成熟時期,中國佛教醫學也與此同時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宋元明清時期 中國佛教醫學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
近現代時期 由于西方醫學的傳人、近百年的連綿戰亂、現代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和“文革”的影響,中國佛教醫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曾一度陷入低潮和困惑,甚至被曲解為封建迷信而遭批判。如何正視佛教醫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佛教醫藥對中醫的影響
佛教醫藥對中醫文獻、醫門居士、歷代醫方、臨床診療及中醫倫理學、養生康復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醫學的定義和內涵,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經歷了3次大變化。第一次是在春秋戰國之際,此時的中醫指的是中華民族的核心醫學;第二次是在盛唐時期,此時的中醫指的是中華帝國的醫學、世界中心的醫學和中華民族的醫學;第三次是在清代后葉,此時的中醫指的是以漢族傳統醫藥為核心的醫藥學體系,主要是相對西醫而言。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