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魂在《黃帝內經》中第 4 頁
醫與易的關系
近年來,不斷有學者引古人“醫源于易”,“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醫”等論而認為《易經》是中醫之源,主張學中醫者先要研讀《易經》,這是對古人“醫源于易”論的片面理解。
“易”和《易》
“易”是易學,《易》是《易經》。為了避免 “易”的不同概念的混淆,需要對“易”的歷史源流稍作說明。
相傳古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故易學的范圍遠不止今本《周易》。有人把“三易”理解為《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書,筆者更傾向于三大易學流派的解釋。因為“連山易”時代是否有書籍這種載體形式尚存疑問,更重要的一條理由是,《漢書·藝文志》除列于儒家“六藝略”中的《易經》(即今本《周易》)外,另有“周易”書數種,如《周易》三十八卷、《周易明堂》二十六卷、《周易隨曲射匿》五十卷等入“術數略”中。可見作為三易之一的“周易”是一個易學流派,而不是僅指《周易》一部書。后世流傳的《周易》只是“周易”流派中的一個分支——“儒家易”的代表著作。由于漢前古易傳世者僅有《周易》,也由于《周易》成為儒家“五經”之首后產生巨大影響,后世學者主要依據《周易》研析易理,就常把“易”和“《易經》”作為對《周易》的專稱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