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魂在《黃帝內經》中第 11 頁
發明太極、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在文化上的一大杰出創造,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源,也是中醫藥理論的根本。讀懂了太極圖、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和中醫理論最基本的道理都在里邊,此所以中醫界和講陰陽五行者都要以太極圖為標志的緣由。
過去有些人認為河圖洛書是神話傳說,是宋儒的偽造,或謂即甲骨文,但出土文物證明古代確有其物,而且是上古人傳布思想的重要方式。看看安徽凌家灘出土的5300年前的玉龜,就會明白“河出圖,洛出書”的記載是可以采信的。張光直先生在《考古人類學隨筆》中說:“數十年來的考古工作,的確產生了一部嶄新的古史……也同時證實了傳說中的古史里面很多內容的可靠性。”考古學愈是向前發展,就愈加證明傳統古籍記載的古史框架及基本面貌是準確的。
自然界的陰陽氣不是靜態的比對,而是具有盛衰變化周期的節律運動,古人將自然界陰陽氣的盛衰變化理解為一種周期性的“離合”運動,《黃帝內經》中有論述陰陽離合的專篇《素問·陰陽離合論》。《史記·歷書》:“以至子日當冬至,陰陽離合之道行焉”。氣化陰陽的離合過程形成開、闔、樞三種狀態,由開、闔、樞三種動態的“氣”升降出入往來變化而生萬物。此當為“三生萬物”的本義。萬物又可歸納為“五行”象態,故《黃帝內經》云:“其生五,其氣三。”
陰陽各有開闔樞,就產生了三陰三陽六氣。三陰三陽說是中醫學對陰陽學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揮和創新,是中醫陰陽學說的精髓,指導中醫辨證意義重大。陰陽被蛻化為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后,中醫教科書中的三陰三陽已不知所云,失去了其應有的地位。
三陰三陽的開、闔、樞是人體氣化運動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據,關系到中醫基礎理論的方方面面。但在近現代國學研究中,開闔樞三陰三陽幾乎是個盲區。
<< 上一頁 [11] [12] [13] [14]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