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廣:六大戰略復興中醫藥(上)第 5 頁
世界衛生組織曾將21世紀醫學發展方向歸納為八個轉變,即: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從重治療向重預防,從對病原的對抗治療向整體治療,從對病灶的改善向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從群體治療向個體治療,從生物治療向身心綜合治療,從強調醫生的作用向重視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對照之下,中西兩種醫藥學究竟誰更符合今后的轉變方向,應當不言自明。從更廣泛、更長遠看,究竟哪種醫藥學對人類與自然“長相廝守”更有利,同樣不言自明。
對生理上的“弱勢群體”,中醫藥優勢更加明顯。以我國為例,由于前一時期“以藥養醫”的過度市場化行為引發了過度醫療的普遍現象,進而生成了一些醫源性和藥源性問題,其中濫用抗生素尤為突出。如能及早普及中醫藥服務,嬰幼兒就能較少受到抗生素、激素的早期危害,有利于其自身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成長,而老年人也能更多利用生命的“自組織、自演化、自適應、自穩態和自調解”功能,即便是“帶病生存”,也總比動輒施行各類外科手術和放化療更合乎天道人情。對于老年病、慢性病,應用中醫藥結合中國傳統特色食療、心療等方法,其優越性更是無與倫比,為有效化解我國老齡化社會醫療保障重大難題提供了“定海神針”。
以上分析中,如說經濟承受能力分析得到的是剛性結論,對技術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分析得到的就是對剛性結論的剛性支撐。事實上,技術路線和經濟成本之間存在非常直接而密切的關系,決策選擇的結果往往是所選技術路線直接決定了經濟成本。決策我國醫藥衛生體系和國民健康保障體系的建設方案同樣無法回避這一規律。因此,中醫藥為其自身哲學基礎、認知路徑和行為規則所決定,從養生保健、疾病預防和治療多個方面都具備了成為我國醫藥戰略基石的特性和價值。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