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廣:六大戰略復興中醫藥(上)第 10 頁
文化是國家在當代國際社會影響力的決定因素之一,是國家競爭軟實力的核心構成部分
如前所述,廣義文化是“生存式樣系統”。我們不僅要看到文化對精神生活的影響,而且要看到它對物質生活的影響。“文革”時期清一色的服飾、流行一時的“迪斯科、洋快餐”,都是文化影響力的表現。醫藥是人類維系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故此醫藥文化也可說是人的生身立命文化。有什么樣的醫藥文化,就有什么樣的醫藥行為習慣,最終就會有什么樣的醫藥產業。
根據2009年權威科研機構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在世界131個國家中,我國的“文化現代化指數”排在第57位,只達到世界初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文化競爭力指數則排在(120個國家)中的第24位,達到世界中等強國水平;而文化影響力指數排到(130個國家)的第7位,達到世界強國水平。如從數據看,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現代化、競爭力和影響力之間顯得很不相稱,但這恰恰說明:越是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的民族特色文化,才越有顯著競爭力和強大影響力。如果偏離中醫藥基本原理,違背其內在發展規律,把跟蹤模擬西方醫藥作為現代化、作為發展中醫藥的主要手段,結果必然舍本逐末,丟了中醫藥特色優勢不說,還極可能不自覺地為國際醫藥壟斷企業打壓中華民族傳統醫藥充當開路先鋒。
經歷了400多年發展,意識到過分強調人的獨立創造力和過度寬縱對自然的索取、改造行為所帶來的嚴重惡果,西方發達國家中“后工業化”、“后現代化”的思潮和主張在逐漸深化和傳播。西方醫藥界也逐步意識到人工化學合成藥物和外科創傷手術的局限性,開始在“替代醫學”、“輔助醫學”、“自然療法”等旗號掩飾下轉向其他民族的傳統醫藥尋找出路。眾多跨國醫藥大企業紛紛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就是這一動向的典型表現。
在當前形勢下,只有真誠面對黨和國家大力“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廣大民眾踴躍學習和應用中醫藥知識、方法的國內大好形勢,清醒認識國際醫藥領域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和國外利益集團企圖侵占我國巨大醫藥市場的用意,才能把中醫藥文化宣傳和建設工作列入優先和重要的工作日程,才能切實培育、大力增強和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作為軟實力在國內、國際醫藥利益競爭中的有效作用,讓中醫藥文化這一民族瑰寶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未完待續)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