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創新發展的歷程第 3 頁
中西醫結合的提法一出,引起整個衛生系統不小的震動。“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各種聲音都有”,但隨著西學中的推進,反對的聲音逐漸減弱。
1958年10月11日,毛澤東批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從此全國開始了西醫學習中醫,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各項工作。
這一階段的西學中活動,為中西醫結合培養了一批人才,也為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陳可冀正是在這一時期拜醫冉雪峰、岳美中為師,系統學習中醫。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赤腳醫生與青蒿素
中西醫結合要研究什么,能否出一些成果?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西醫結合人員經過艱苦的創新性研究,向世人展示了動靜結合小夾板治療骨折、中藥治療急腹癥、針刺輔助麻醉等三大成果。這三項成果也被稱為中西醫結合的“三駕馬車”或“老三樣”。
后來,全國醫藥衛生工作者響應毛澤東的“6·26”號召,奔赴基層,支援農村,培養了大批中西醫兩法都會的赤腳醫生。這個赤腳醫生隊伍,在解決我國廣大農村群眾看病就醫方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就連世界衛生組織都承認這是中國衛生事業的一大成就。
1967年,青蒿素的發現震驚世界,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明,并對現代中藥學開發和研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70~1972年,中央提出醫療衛生工作的三支力量是西醫、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這其中,西醫是‘壯馬’,中醫是‘老馬’,而中西醫結合是‘小馬’。”陳可冀打了個比方。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