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創新發展的歷程
記者 高新軍:中西醫結合是以現代醫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及手段來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學,中醫、西醫相互補充,取長補短,診治疾病的醫學模式,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方針。在全國喜迎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記者就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歷程,采訪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前任會長、現任名譽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
新中國成立前:
中西醫兩法治療
中醫藥學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盡管在明朝中葉西方醫學就已傳入中國,但直到近代中西醫匯通學派的出現才有了中西藥的并用,該派以唐容川、張錫純等人為代表,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但此時的衷中參西仍具有局限性,沒能真正引進西方的醫學科學技術。
直到1927年至1930年之間的井岡山斗爭時期,面對部隊缺醫少藥的局面,毛澤東提出“用中西醫兩法治療”,讓湖南“派一些醫生過來”。
陳可冀前后二次前往井岡山進行考察考證,“這些說法都是有據可查的,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井岡山的斗爭》中有記載。”當時在井岡山小井村建立紅軍第四軍醫院,醫院多名中醫生就地取材,用地產中草藥和食鹽水為傷員治病療傷,這是我國醫學科學史上最早使用中西醫兩法治療的醫院。毛澤東倡導的“中西兩法治療”尊重了群眾的首創精神,解決了當時的實際困難,為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臨床實際應用的基礎。
到了延安時期,毛澤東更加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和應用,號召西醫向中醫學習。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