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芪地黃湯對糖耐量減低患者血糖、血脂的干預觀察※
【關鍵詞】 葡糖耐受不良;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類;中藥療法
基金項目: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計劃項目(編號:2006119)
糖耐量減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的一種前期表現。我國IGT患病率為1.58%~4.67%,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急劇上升,并有低年齡化趨勢[1]。2002-01—2004-08,筆者采用參芪地黃湯治療IGT 40例,并與二甲雙胍治療40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根據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出的IGT診斷標準[2]確診。
1.2 一般資料 全部80例均為本院內分泌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35~68歲,平均(53.0±10.2)歲。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7~70歲,平均(52.4±9.2)歲。2組病例一般資料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參芪地黃湯。藥物組成:人參15 g,黃芪30 g,山藥15 g,茯苓15 g,五味子10 g,天花粉30 g,沙參15 g,麥門冬15 g,生地黃15 g,熟地黃15 g,甘草10 g。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
1.3.2 對照組 二甲雙胍0.5 g,每日3次口服。
1.3.3 療程及其他 2組均20日后統計療效。治療同時予飲食教育,鼓勵患者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3]限制飲食攝入;予運動治療,鼓勵并指導患者根據工作性質、家庭及身體具體情況適當參加運動。
1.4 檢測指標及方法 采血前保持近1個月飲食習慣不變,于禁食10 h后清晨取肘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檢測均使用日立公司生產的生化分析儀,治療前后各檢測1次。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組治療前后FPG、2 hPG及TC、TG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FPG、2 hPG及TC、TG變化比較(略)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1可見,治療組治療后FPG、2 hPG及TC、TG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患病人數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診斷技術的進步而迅速增加。IGT是2型糖尿病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每年約有1%~5%的IGT發展為2型糖尿病,高者可達12%[2]。IGT患者患高血壓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危險性也較正常葡萄糖耐量者高,因此對IGT早期干預治療極為重要。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范疇。根據IGT的臨床癥狀、體征,亦按消渴處理。主要由飲食不節,致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蘊,化燥傷津;或情志失調,致氣機郁結,郁久化火,耗傷肺胃陰津;或勞欲過度,損傷陰精,陰虛火旺,上蒸肺、胃。總的病機為氣陰兩虛。治宜益氣養陰。參芪地黃湯方中人參、黃芪、山藥、茯苓健脾益氣;生地黃滋養肝腎;麥門冬、沙參滋陰養肝;天花粉清熱,養肺胃之陰;五味子益氣滋陰;熟地黃補腎陰;甘草調和諸藥。研究顯示,健脾益氣中藥能顯著改善IGT患者的血糖代謝及血脂代謝,對IGT能進行有效干預,并能調整血脂比例[4]。本臨床觀察發現,參芪地黃湯不僅能降低FPG、2 hPG,而且能降低TC、TG水平,預防IGT患者向糖尿病轉化,是預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 胡俊文.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5.
[2] 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10,805.
[3]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的說明[J].營養學報,1990,12(1):1-9.
[4] 李洪波, 徐志新,凌勵峰,等.益氣健脾中藥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糖耐量減低的干預作用[J].新中醫,2002,34(11):35-36.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