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咽顆粒治療慢性咽炎100例臨床觀察
【關鍵詞】 慢性病; 咽炎;中醫藥療法
慢性咽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系咽黏膜、黏膜下組織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病因復雜,自覺癥狀明顯,病情時輕時重,療效往往不夠理想,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單純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2005-10—2007-09,筆者采用慢咽顆粒治療慢性咽炎100 例,并與單純西醫治療50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50例均為我院五官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齡17~60歲,平均41歲;病程最長5年, 最短2個月。對照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16~60歲,平均40歲;病程最長5年, 最短2個月。2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確診,排除咽喉及食管腫瘤。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慢咽顆粒藥物組成:金銀花200 g,半夏150 g,茯苓150 g,生地黃150 g,麥門冬150 g,玄參150 g,牡丹皮100 g,厚樸100 g,射干100 g,浙貝母100 g,桔梗150 g,馬勃100 g,掛金燈100 g,牛蒡子100 g,甘草100 g。制備:金銀花提取揮發油,蒸餾后殘液另器收集。按劑量將浙貝母、桔梗、半夏、茯苓粉碎過100目篩備用。其他10味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分別為原生藥的8倍、6倍、4倍,每次煎煮1 h ,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殘液合并。減壓濃縮成膏狀備用。將原生藥粉和適量糖粉、糊精攪拌均勻,再加入稠浸膏攪拌制成軟材,軟材過10 目篩制粒,80℃以下干燥,重過1次篩,揮發油以適量乙醇稀釋,噴入,置密閉容器中放置24 h,得顆粒共1 500 g,將所得顆粒經紫外線滅菌,分別無菌分裝,每袋15 g。用法:慢咽顆粒每次1袋,每日3次沖服,囑患者緩慢含服。
1.3.2 對照組 朵貝爾液(北京市燕京制藥廠,批號:0405124)含漱,每日2次。華素片(北京四環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0401052)1.5 mg,每日3~5 次含服。
1.3.3 療程 2組均1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2]判定療效。痊愈:咽部癥狀完全消失,3個月無復發;顯效:咽部癥狀消失,咽后壁淋巴濾泡消失或基本消失,3個月無復發;好轉:咽部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癥狀穩定;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2 結果
2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慢性咽炎屬中醫虛火喉痹范疇。由于臟腑失調或反復感受外邪,余邪不清致虛火上炎,咽喉失養,痰瘀內生,邪毒結聚喉部所致。治以養陰利咽解毒為基本治法。慢咽顆粒方中玄參、麥門冬、生地黃、牡丹皮養陰利咽;金銀花、射干、掛金燈、牛蒡子、馬勃清熱解毒利咽;浙貝母、桔梗、半夏、厚樸、茯苓、甘草行氣化痰利咽,并且半夏有止嘔、鎮咳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養陰利咽、行氣活血、化痰散結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有抗病毒、抗炎的作用[3];桔梗具有祛痰作用,能增加咽部腺體的分泌,促進炎癥過程的吸收,并能稀釋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3]。故運用慢咽顆粒治療慢性咽炎有較好的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308.
[2]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S].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607.
[3] 李儀奎,劉青云.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73-89.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