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鼻鼽湯治療變應性鼻炎68例
【關鍵詞】 鼻炎,變應性,常年性;中藥療法;湯劑
變應性鼻炎是五官科臨床常見病,主要癥狀為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常由于氣溫驟變、粉塵或化學刺激等誘發。2003—2007年,我們自擬蒼耳鼻鼽湯加減治療變應性鼻炎68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8例均為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中醫院五官科門診患者,男26例,女42例;年齡最小6歲,最大52歲,平均26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8年。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判定標準》[1]確診。臨床表現:突發性鼻癢,噴嚏,流涕清稀,鼻塞;鼻鏡檢查見鼻肌膜腫脹淡白、濕潤。
1.2.2 中醫診斷及分型標準 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鼻鼽的診斷和分型標準。
1.2.3 排除標準 ①除外哮喘、急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鼻竇炎患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治療期間不能堅持治療或離開原發地點及環境者。
1.3 治療方法 予蒼耳鼻鼽湯加減。基本方:蒼耳子(炒)10 g,辛夷8 g,白芷10 g,黃芪20 g,陳皮10 g,柴胡8 g,黨參12 g,防風10 g,白僵蠶10 g,甘草6 g。肺氣虛寒型加麻黃、細辛、干姜、蔥白;脾氣虛弱加白術(炒)、茯苓、薏苡仁等;腎陽虛弱型加附子、淫羊藿、鹿角霜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早、晚餐后30 min溫服。
1.4 療程 4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5日。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1.5 療效標準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判定標準》[1]判定療效。
2 結果
本組68例,顯效51例,占75%;有效15例,占22%;無效2例,占3%。總有效率97%。
3 討論
變應性鼻炎為鼻科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以變應原抗體反應為基礎引起的以發作性噴嚏、流清涕、鼻塞、鼻黏膜蒼白、腫脹為特征的疾病。變應性鼻炎屬中醫學鼻鼽、鼽嚏范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久病、飲食、勞欲所傷,正氣虛損,復感時邪、異氣所致。鼻為呼吸之門戶,司嗅覺,外感六淫之邪入侵人體,鼻首當其沖。“肺開竅于鼻”,《靈樞·脈度篇》曰:“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靈樞·本神篇》曰:“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可見正氣不足,肺氣虛弱為變應性鼻炎的內因,外邪犯鼻為外因。蒼耳鼻鼽湯方中,蒼耳子入肺經,辛溫發散,宣通鼻竅;辛夷、白芷、防風均入肺經,辛溫散寒,助蒼耳子宣通鼻竅;黃芪、黨參益肺氣、補脾以扶助正氣;白僵蠶祛風散結;柴胡疏肝并升提陽氣;陳皮理氣健脾燥濕;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扶正祛邪,辛溫通鼻竅,使肺氣宣暢,鼻竅通利,臨床辨證加減治療變應性鼻炎療效確切。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附: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修訂,海口)[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13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輯[S].1997:324-327.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