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聰飲治療多發梗死性癡呆125例臨床觀察
【關鍵詞】 癡呆, 多發性梗死性;中藥療法
基金項目: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計劃指導項目(編號:2006129)
多發梗死性癡呆是指腦動脈硬化影響大腦血液供應,尤其是反復發作的腦血管意外所致的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包括多梗死性癡呆、關鍵部位梗死性癡呆,是血管性癡呆的常見類型。2003-05—2007-12,我們采用復聰飲治療多發梗死性癡呆125例,并與尼莫地平合腦復康治療105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1] ①符合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SM-Ⅳ-R)的診斷標準。②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體征,CT或MRI檢查證實多發性梗死灶。③發生于卒中后3個月內,并持續6個月以上;或認知功能障礙突然加重,或波動或呈階梯樣逐漸進展。④認知功能損害的不均勻性;人格相對完整;病程波動,有多次腦卒中史;可呈現步態障礙、假性球麻痹等體征;存在腦血管病危險因素。
1.2 一般資料 全部230例均為河北省唐山市中醫醫院神經內科和河北省灤縣中醫醫院神經內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25例,男75例,女50例;年齡60~81歲,平均(69.5±7.5)歲;病程6~18個月;輕度45例,中度50例,重度30例。對照組105例,男62例,女43例;年齡59~78歲,平均(70.4±6.9)歲;病程6~20個月;輕度38例,中度42例,重度25例。2組病例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復聰飲(自擬)。藥物組成:佛手10 g,香附10 g,柴胡10 g,石菖蒲10 g,郁金10 g,半夏10 g,茯苓15 g,蒼術10 g,川芎15 g,礞石15 g,冰片0.2 g。每日1劑,水煎服。
1.3.2 對照組 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10040)40 mg、腦復康(天津金世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667)0.8 g,每日3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30日為1個療程, 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臨床療效,評定2組治療前后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 、長谷川癡呆量表(HDS)及各腦區腦電波頻率變化情況。
1.5 療效標準[2] 按照MMSE計算治療前后提高分率評定療效標準。提高分率=(治療后分值-治療前分值)/治療前分值×100%。顯效:提高分率≥ 20%;有效:提高分率12%~19%;無效:提高分率<12%。
2 結果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MMSE、HDS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MMSE、HDS積分比較(略)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前后MMSE、HDS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
2.3 2組治療前后額區、顳區、中央區、枕區腦電波頻率變化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額區、顳區、中央區、枕區腦電波頻率變化比較(略)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3可見,治療組治療前后額區、顳區、中央區、枕區腦電波頻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P<0.01);對照組顳區(左)、中央區(左)、 枕區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額區、顳區(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多發梗死性癡呆為血管性癡呆最常見的類型,主要由大腦皮質、皮質下及基底節區多發梗死所致。目前尚無改善認知功能的有效藥物,只能采用防治腦卒中及控制行為、精神癥狀等措施。多發梗死性癡呆屬中醫學呆病范疇。有關癡呆的論述,古今醫家有不同的認識。當代學者受現代醫學理論體系的影響,認為病位在腦,脈絡瘀阻、髓減腦消為基本病機,主張以補腎益精、活血化瘀為治療大法。古醫籍有關腦功能的記述較少,《內經》將腦歸屬于奇恒之府,認為“腦為髓之海”,“諸髓者皆屬于腦”。髓海不足,導致目眩、耳鳴、乏力,但是沒有腦與精神相關的記載。至清代,汪昂在《本草備要》中始有“人之記性,皆在腦中”的記述,王清任認為“靈機記性在腦”。中醫藏象學將現代腦的生理和病理統歸于心,認為心藏神,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由此可見,心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智能密切相關。關于癡呆的病因病機,《景岳全書·癲狂癡呆》指出癡呆由郁結、不遂、思慮等病因漸積而成,病在心及肝膽。陳士鐸《辨證錄》認為癡呆的病位在心,但病本在肝,其主要病機為肝郁乘脾,胃衰痰生,積于胸中,彌漫心竅,使神明受累,并提出以開郁逐痰、健胃通氣為主的治法。《石室秘錄》指出“治呆無奇法,治痰即治呆也”。《中醫內科學》認為,肝氣郁結,肝氣乘脾,脾失健運,聚濕生痰,蒙閉清竅,神機失用而成癡呆[3]。癡呆主要表現情志和智能2個方面的改變,情志由肝所主,智能由心所主。肝氣郁結則心情抑郁,沉默寡言;肝郁化火則性情煩亂,急躁易怒。心主神明,為靈機所系,濁邪閉阻心竅,神機失用,則智能減退,目光呆滯,面無表情,呆魯愚笨。調情志當疏肝理氣,益智能當化濁開竅。因此,立疏肝化濁為癡呆的基本治法。復聰飲方中柴胡、香附、佛手疏肝解郁,調暢氣機;郁金清心涼血,解郁開竅;礞石平肝鎮驚,消痰化氣;石菖蒲、半夏、冰片化痰泄濁,開竅醒神;川芎為血中氣藥,上行頭目,中開郁結;蒼術健脾和胃,祛濕化濁;茯苓補益心脾,寧心安神。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化痰開竅、醒神益智之功。臨床實踐表明,復聰飲治療多發梗死性癡呆能夠提高記憶力、計算力、判斷力、識別力,減輕認知障礙、情感障礙、人格障礙及語言障礙,提高思維能力,臨床療效確切。
(指導:劉玉潔)
【參考文獻】
[1] 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90-191.
[2] 周金城,汪學軍,朱成全.益腎補腦片治療老年性癡呆46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05,46(9):671.
[3]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80.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