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蟲膠囊治療肢體動脈硬化閉塞癥131例療效觀察
【關鍵詞】 動脈硬化,閉塞性;血液流變學;脂類;中藥療法
肢體動脈硬化性閉塞癥(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一種常見的肢體動脈慢性閉塞性疾病。2000-01—2007-05,我們應用六蟲膠囊治療肢體動脈硬化性閉塞癥131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1995年修訂的《周圍血管疾病診斷及療效標準》[1]確診。
1.2 一般資料 本組131例均為本院周圍血管病科住院患者,男109例,女22例;年齡44~82歲,平均64.2歲;病程1~31年,平均10.3年;有吸煙史63例,伴有高血壓病48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冠心病)16例,糖尿病18例;Ⅰ期32例,Ⅱ期75例,Ⅲ期24例;雙側下肢病變69例,單側下肢病變62例。
1.3 治療方法 六蟲膠囊(藥物組成:蜈蚣、水蛭、炮穿山甲、地龍、全蝎、地鱉蟲、制馬錢子等共研細末,裝1號膠囊,每粒0.25 g。本院制劑室生產,批準文號:冀藥制字Z20051193),每次6粒,每日3次飯后口服。有壞疽或潰瘍存在者,蠶食法清創,使用生肌玉紅膏換藥,每日1次。囑患者戒煙,并予降血壓、降血糖等對癥治療。3個月后統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漿比黏度、纖維蛋白原、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的變化情況,服藥的不良反應。
1.5 療效標準[1]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肢體創面愈合,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并能持續步行>1 500 m無不適;顯著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肢體創面愈合或接近愈合,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并能持續步行>500 m;進步:臨床癥狀減輕,肢體創面接近愈合或縮小,步行速度100~120步/min,并能持續步行300 m左右;無效:癥狀、體征無進步或病情繼續發展。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本組131例,臨床治愈90例,顯著有效24例,進步14例,無效3例,臨床治愈率68.7%,總有效率97.71%。
2.2 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漿比黏度、纖維蛋白原、TC及TG治療前后變化比較 見表1。
表1 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漿比黏度、纖維蛋白原、TC及TG治療前后變化比較(略)
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
由表2可見,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漿比黏度、纖維蛋白原、TC及TG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
2.3 ALT、AST、BUN及Cr治療前后比較 見表2。
表2 ALT、AST、BUN及Cr治療前后比較(略)
由表3可見,ALT、AST、BUN及Cr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不良反應 服藥后出現胃部輕微不適3例(2.29%),輕度血壓升高1例(0.76%),對癥處理后均消失,未發現其它不良反應。
3 討論
ASO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是全身性動脈疾病在肢體的局部表現,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日趨增高。血液流變學的異常是其主要發病機制,血液處于高黏、高凝、高聚狀態,并最終導致血栓事件及血管閉塞,造成嚴重后果。
ASO屬中醫學脈痹、血瘀范疇。主要病機為氣血瘀滯,運行不暢,經絡阻滯,脈道閉阻。《醫學心語·痹》提到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本病與氣虛血瘀、痰凝血瘀等有關,凡血證,總以祛瘀為要[2]。ASO不論何型,均有血脈瘀阻,故活血化瘀是治療的主要法則。根據中醫學異病同治、審因論治的理論,臨床上的血瘀癥狀均以活血通絡、活血散瘀之法治之。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血瘀是以循環障礙為主,并有血液理化性狀改變,血液動力學異常,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性增高[3]。六蟲膠囊方中全蝎、蜈蚣搜風通絡止痛;水蛭破瘀逐血,通利血脈;炮穿山甲、地龍消堅散結,解痙止痛;地鱉蟲、制馬錢子通經活血。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散瘀、通利血脈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水蛭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物質,能降低TC、TG,可使動脈粥樣斑塊消退,還有強大的抗凝作用[4];地鱉蟲能降低總膽固醇,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作用[4];地龍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血液循環,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4];全蝎有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及延緩血凝的作用[4]。本臨床觀察表明,六蟲膠囊能夠改善血液黏性,解降高黏、高凝、高聚的血液狀態,改善微循環,降低血脂,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從而使下肢血流量增加,改善組織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使壞死細胞恢復活力。此外,還能抗血小板聚集,增強纖維蛋白的溶解,降低血液高凝狀態,促使滲出物質吸收排泄,從而溶解血栓和抗血栓形成,緩解臨床癥狀。六蟲膠囊通過藥物的互相配伍,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黏度,減輕血管內皮的損傷,減少血栓的形成,有效地降低血栓事件的發生率。六蟲膠囊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療效明確,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周圍血管疾病診斷及療效標準//全國第四屆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血管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福建,1995:10.
[2] 尚德俊,侯玉芬,陳伯楠.周圍靜脈疾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25-26.
[3] 小川新(日).國際瘀血診斷標準試行方案//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S].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791.
[4] 黃兆勝.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20-327,397-398.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