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噎膈散治療食管癌咽下困難19例臨床觀察
【關鍵詞】 食管腫瘤;三七;西洋參;冰片
食管癌是臨床常見消化道癌癥,咽下困難又是食管癌患者晚期幾乎均有的主要臨床癥狀。由于進食困難,加之癌癥的消耗,大多數患者壽限很短。為延長其生命,減輕痛苦,盡量提高生存質量, 1999—2006年,筆者研制三七噎膈散治療食管癌咽下困難19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經X線食管造影診斷為食管癌,其中9例又經食管鏡取活檢進一步確診。 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齡最大83歲,最小36歲,45~65歲14例;食管中段癌11例,食管下段癌4例,食管上段癌1例,噴門胃底癌3例;癌損最長約7.5 cm,最短者約4 cm,均屬晚期或其他原因不能實施手術者。臨床表現均有咽下困難,不能進固體食物,其中12例患者能進半流質食物,其余7例只能進流質食物,伴嘔吐者7例,伴胸骨后脹壓感者6例,心窩部位堵脹加疼痛者3例,體質明顯消瘦者9例。
1.2 治療方法 治則:益氣養陰,化瘀散結。予三七噎膈散。藥物組成:三七、西洋參、冰片。制法:將以上3種藥物以3∶1∶0.5比例軋成細粉密閉備用。用法:每次取藥粉4.5 g,用溫開水將其調成稀糊狀徐徐服下,每日3次,飯前服用,連服10日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咽下困難、癥狀無改善者視為無效,應停藥改用其它治療方法。
1.3 療效標準[1]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X線鋇餐透視、攝片或食管鏡檢查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改善,X線鋇餐透視、攝片或食管鏡檢查明顯好轉。未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或惡化。
2 結果
本組19例全部好轉,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3 典型病例
閆某,男,73歲,2001-08-12初診。患者咽下發噎,食管異物感2個月余,近15日來病情加重,進固體食物困難,只能進半流質食物,伴大便秘結呈羊屎狀,胸骨后脹壓感。經X線食管造影診斷為食管中段癌,癌損為7 cm,已非手術適應證,患者拒絕放療,要求中醫治療。查體:慢性病容,無明顯消瘦,鎖骨上及腋下淋巴結無明顯腫大,心肺聽診未聞異常,腹軟,肝脾不大,下肢無水腫。舌質紅,邊有瘀斑,苔薄白,脈沉微澀。辨證屬氣虛津虧,痰瘀結聚,阻塞食道。治宜益氣生津,化瘀散結。予以三七噎膈散內服,服法同上。用藥3日后,胸骨后脹壓感明顯好轉,進食較服藥前順利,又繼服3日,能進食饅頭與固體食物,患者精神大振,信心倍增,連續服藥20余日,咽下食物基本如常人,自行停藥。20余日后又復發,再服三七噎膈散7日又獲效,囑其去冰片長期服用。經隨訪得知該患者于2003-01死亡。
4 討論
食管癌屬中醫學噎膈范疇,其病機多由素體氣陰虧虛,再加憂思傷脾,脾傷氣結,津液不得輸布,遂聚而為痰,痰氣交阻氣道;進而郁怒傷肝,肝郁致瘀,痰瘀互相搏結,阻塞食管、胃口,致咽下困難,食不得下,遂成噎膈。三七噎膈散方中西洋參益氣健脾生津,脾氣充,津液得以輸布,痰氣自消;三七養血活血化瘀散結。二藥合用氣津得以充實,痰瘀得以減輕,因而使噎膈之咽下困難能較迅速得以緩解,且西洋參、三七均具有滋補強壯作用。冰片能開竅醒神,散郁火,消腫止痛,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諸藥合用,治療食管癌咽下困難取得了較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4-206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