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臨床觀察
【摘要】 目的總結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12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對照組維持原來的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解毒化淤顆粒;對照組單純應用西藥治療。結果通過臨床觀察、總結,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顯著性差異。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比單純應用西藥治療療效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腦梗塞 解毒化淤顆粒 臨床觀察
腦梗塞屬于現代醫學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其發病急驟,變化迅速,是目前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雖有多種藥物可以治療,但致殘率仍然很高。自200405~200610,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該病128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共收集128例病例,均為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按患者診治順序的奇偶數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6例中,男38例,女28例,年齡46~70歲,平均66歲;病程最短6 h,最長1周;其中神經功能缺損輕度24例,中度33例,重度9例。對照組62例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45~72歲,平均65歲;病程最短5 h,最長1周;其中神經功能缺損輕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9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二代標準)的中風病病名診斷標準[1];②中醫辨證屬氣虛血淤證,主癥表現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次癥表現為面色白,氣短乏力,自汗出,舌質暗淡,舌苔白膩或有齒痕,脈沉細。③符合中華醫學會第4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的腦梗塞診斷標準[2]。
1.3 病例排除標準
療前檢查發現嚴重心、肝、肺、腎病變者,不納入選擇病例。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方法治療,治療組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同時加用解毒化淤顆粒。
2.1 西藥治療①
溶栓治療:前2~3 d用尿激酶3萬~4萬單位,2次/d靜脈滴注,以后每天1萬~2萬單位,維持7~10 d。②降顱壓、減輕腦水腫、清除自由基:20%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1~2次/d,一般7~10 d為1個療程;維生素E 50~100 mg,3次/d口服,2~3周為1個療程。③補充血容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靜脈滴注,1次/d, 10~15 d為1個療程。④ 腦代謝活化劑:用腦活素2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一般10 d為1個療程。
2.2 中藥治療 口服解毒化淤顆粒(有大黃、人參、川芎、葛根等組成),1袋/次(袋5 g/次,相當于生藥15 g),2次/d,10 d為1個療程 。解毒化淤顆粒由南陽醫專附院制劑室提供。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完全恢復或基本恢復,能獨立行走,生活能自理,肢體肌力恢復至4級以上為治愈;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有明顯改善,能借助外力步行,肢體肌力恢復2個級別以上為顯效;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及其他癥狀改善,肢體肌力恢復1個級別以上為好轉;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為無效。
3.2 治療結果
治療組66例中,痊愈36例,占54.5%;顯效17例,占25.8%;有效9例,占13.6%;無效4例,占6.1%;總有效率為93.9%.對照組62例中,痊愈17例,占27.4%;顯效14例,占22.6%;有效21例,占33.9%;無效10例,占16.1%;總有效率為83.9%。經統計學處理,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4 討論
腦梗塞屬于中醫中風病范疇。中風病是人類3大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多發于中老年人,往往在于臟腑衰弱,諸邪侵淫以致正虛血淤,濁毒內生,脈道不通,經絡阻滯而然。其病位在腦,涉及肝、腎、心和脾胃,病性上總屬本虛標實。其中,本虛主要是氣虛,標實主要是淤、毒(熱毒和淤毒等)。故臨床上多表現為氣虛血淤、濁毒內蘊。治療當謹守病機,扶正祛邪,治以解毒降濁,益氣化淤。方中,大黃苦寒,歸脾胃、心、肝等經,具有清熱降濁、解毒化淤之功,為方中君藥。人參,微苦、微溫,歸脾、肺經,能大補元氣、益陰生津、補益脾肺,可扶助正氣,助機體祛邪,令氣血旺盛,血行有力,既助大黃解毒化淤,又防大黃祛邪傷正,為方中臣藥。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為“血中氣藥”,活血兼行氣,可引諸藥上達巔頂,旁通四肢,能通過血腦屏障,有利于治療中樞神經系統及腦血管病,并助大黃祛淤。葛根,辛、甘、涼,入脾胃經。生津通絡,并可引藥上行,與大黃配伍,一升一降,氣機調暢,其氣升,則引諸藥上行而化腦脈之淤,并使腦竅得養;其氣降,則濁氣下行而淤毒得以下流排除。既助大黃之解毒化淤,又助人參之扶正,與川芎共為佐使之藥。綜觀全方,大黃、人參相配,解毒降濁,益氣化淤,切中病機,輔以川芎、葛根,既加強大黃解毒化淤,又助人參之扶助正氣,并引諸藥直達病所,標本兼治,攻補兼施,動靜結合,升降相因,祛邪而不傷正,補虛而不留邪,誠為治療腦梗塞之妙劑。再配以西藥,中西合治標本兼顧。因此,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較單純西醫方法治療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S].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3.
[2]王新德.各類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2381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7 VOL.18 NO.11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