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清熱方治療尋常型痤瘡113例臨床觀察
【關鍵詞】 痤瘡,尋常;養陰清熱方;中藥療法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是青春期和成人期一種常見、多發的皮膚疾患。好發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顏面及胸背等處,皮損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疤痕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1]。現代醫學認為,痤瘡的發生與皮脂腺分泌增多、雄性激素分泌過盛和痤瘡丙酸桿菌的增殖等有關[2]。2000-05—2006-07,我們運用養陰清熱方治療尋常痤瘡113例,并與枇杷清肺飲加減治療59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172例均為本院中醫皮膚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13例,男67例,女46例;年齡18~42歲,平均(26.2±4.3)歲;病程3個月~7年。對照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齡18~42歲,平均(24.0±5.2)歲,病程3個月~7年。2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外科學》[3]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有關痤瘡的診斷標準確診。尋常痤瘡多發于青春發育期男女;常發于顏面、上胸和肩、背等皮脂腺發達的部位;典型的損害有毛囊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和瘢痕,臨床上常以一二種損害較明顯,自覺輕微瘙癢或疼痛,病程纏綿。均無系統性疾病,并在治療前2周未應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療痤瘡的藥物。排除標準:①未按本試驗方案治療或不配合及中斷治療者;②職業性痤瘡或碘、溴等引起的藥物性痤瘡患者;③資料不全,無法進行療效和安全性分析者;④因不良反應終止治療者(不計入療效分析,但計入不良反應評價);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⑥有嚴重心、肝、腎以及造血系統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養陰清熱方。藥物組成:生地黃15 g,玄參15 g,麥門冬9 g,天花粉15 g,女貞子15 g,黃芩15 g,桑白皮15 g,枇杷葉12 g,白花蛇舌草30 g,丹參30 g,牡丹皮12 g,赤芍藥30 g,生山楂30 g。皮損以結節為主加夏枯草、浙貝母,濕熱較甚,舌苔黃膩,便秘加厚樸、黃連;皮損在月經期加重,酌加肉蓯蓉、山茱萸。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1.3.2 對照組 予枇杷清肺飲加減。藥物組成:生枇杷葉18 g,黃連6 g,黃柏12 g,桑白皮30 g,黨參18 g,側柏葉18 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1.3.3 療程 2組均4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統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4] 痊愈:皮損消退≥90%或全部消退,僅留有色素沉著,且無新疹發生;顯效:原有皮損消退60%~89%,新起皮疹少于5個;有效:皮損消退30%~59%,新起皮疹少于10個;無效:皮損消退≤29%或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2 結果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略)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痤瘡屬中醫學肺風粉刺、酒刺等范疇。《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 "汗出見濕,乃生痤疒弗。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勞汗當風,寒薄為查皮,郁乃痤。” 一般認為痤瘡的發病多由素體陽熱偏盛[5],加上青春期生機旺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郁滯,蘊結肌膚[6];或因過食辛辣油膩之品,熱積胃腸,胃腸濕熱不能下達,反而上逆,蘊阻于肌膚而成[7]。臨床應用宣肺清熱涼血之品僅能取一時之效,而難以控制其復發。我們通過多年臨床發現,痤瘡的發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肺腎陰虛,陽氣亢盛,陰不制陽而產生陰虛火旺之證。腎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肺陰不足則不能滋養肌膚,使局部肌膚抵抗力下降,易為外邪所傷。而臨床常用的清熱利濕之品又極易耗津傷液,且病程日久,反復發作易致陰更虛,陰更虛則火易旺,火更旺則陰更傷,形成惡性循環,終致病情纏綿,難以根治[8]。辨治當從審因求本入手,治療當以滋陰清熱為主。肺經風熱、腸胃積熱皆為標實之證,而肺腎陰虛才是發病之本。養陰清熱方中生地黃、玄參、麥門冬、女貞子、天花粉養陰清熱;黃芩、桑白皮、枇杷葉、白花蛇舌草宣肺清熱[9];丹參、牡丹皮、赤芍藥和營涼血;生山楂活血散瘀消滯,兼清胃腸濕熱。全方共奏養陰清熱涼血之功。
現代醫學認為,痤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其中包括皮脂分泌過多,毛囊口過度角化,痤瘡丙酸桿菌增殖,過度的免疫反應,雄激素水平過高等。如果痤瘡丙酸桿菌增殖并產生炎性介質,則發展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及肉芽腫性損害[10]。藥理研究證明,養陰藥物生地黃、玄參、麥門冬、天花粉、女貞子等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調節能量代謝,提高機體抗病能力[11];女貞子、天花粉、白花蛇舌草有抗雄激素樣作用,而痤瘡的發病,內分泌功能紊亂,雄性激素水平偏高是其發病原因之一,加用此類藥物可降低雄性激素水平,從而調節內分泌功能[12];生山楂、枇杷葉、白花蛇舌草均有減少和抑制皮脂腺分泌過盛的作用[11],其中丹參含有的丹參酮還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13]。故養陰清熱方治療尋常型痤瘡取得很好療效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志華.皮膚性病學[M].3版.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13-313
。2] 周展超.尋常痤瘡的病因及發病機制[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6,25(2):112-114
。3] 陸德銘.中醫外科學[M].6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53-15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輯[S].1997:89-90
[5] 蔣金花.枇杷清肺飲加味治療痤瘡56例[J].浙江中醫雜志,1997,32(8):371
。6] 曲戰河.普濟消毒飲治青年痤瘡36例[J].國醫論壇,1995,10(4):36
。7] 彭武斌.茵陳蒿湯加味治療痤瘡116例[J].新中醫,2001,33(2):58-59
。8] 劉洪普,譚奇紋,劉華昌.中醫治療痤瘡臨床研究概況[J].山東中醫雜志,2002,21(4):251-254
。9] 范志華,趙旺勝,施瑞華,等.尋常痤瘡細菌感染病因學探討[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6,25(6):371-373
[10] 涂平.痤瘡治療新進展—中國痤瘡治療共識會推薦治療方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3,36(7):421-422
。11] 邱德文.中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集:第4卷[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25-356
。12] 江圓萍,熊斌.枇杷清肺飲加減辨證治療痤瘡60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2):104
[13] 柏志芳.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痤瘡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20):2778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