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質量不高緣于教育模式中醫特色不夠
李佃貴 河北省中醫院
對中醫藥院校培養學生質量不高的問題,筆者認為,是因為當前某些教育模式不符合中醫自身的學術規律。
首先,中醫教育忽視了中醫文化的傳承。中醫藥高等院校,應該是最有資格,也是最應該弘揚中醫文化的地方。但與中醫文化密切相關的主干課程,如:醫古文,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了選修課。
其次,中醫教育基本按照西方科學模式進行構建,用所謂的現代科技來研究中醫藥。在中醫院校,用動物試驗或用分子生物學等來培養造模才是正統。
再次,中醫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變得越來越“現代化”,語言表達也越來越“標準化”、“客觀化”,似乎這樣更科學,學生們好像也就更容易理解中醫、掌握中醫了。
此外,現在的中醫研究生普遍存在中醫基礎不牢,臨床技能薄弱的問題,發表文章中能體現中醫理法方藥的論述少,能體現中醫原創思維和優勢的論文少,運用西醫還原論以及生物學前沿方法的論文多。殊不知中醫有其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因此中醫的博士不“博”,碩士不“碩”。
其實,筆者所提出的問題,很多專家也曾呼吁過。希望能引起中醫藥教育部門的重視,切實完善教育模式,防止中醫藥后繼乏人。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