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人才培養要百花齊放
劉健 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近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功實施了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旨在通過研修,使一批優秀中青年中醫臨床人才盡快成長為熱愛中醫事業,醫德高尚,中醫臨床診療技術精湛,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這標志著我國中醫臨床人才培養進入了多層次、多模式、全方位的“百花齊放”的新時代,必將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
中醫藥事業發展關鍵在于繼承創新、發展優勢、提高競爭能力。而提高競爭能力的根本在于加強中醫臨床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中醫臨床人才應加強綜合素質培養、強化實踐培養、優化培養環境,使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為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首先,應加強對中醫臨床人才素質培養。在醫德醫風方面要繼承“杏林春暖”的傳統,淡薄名利,濟世救人。要力戒功利浮躁,把救死扶傷放在第一位。發揚“大醫精誠”的美德,以人為本,滿懷對病人痛苦的理解和同情,認真履行醫生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
在業務方面要練就扎實的理論功底,把知識轉化為臨床應用能力。要熟讀中醫經典,掌握中醫學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主要特點和理法方藥的運用技巧。要熟悉歷代和當代主要醫家的學術思想,勤求古訓,從中汲取前人的寶貴經驗和學術精華。還要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積少成多,終成大器;在關心病人,尊重病人的實踐活動中得出新體會,產生新問題,激發更強烈的學習要求;要向醫案學習,閱讀名家醫案,則審證、辨證、立法、遣方、用藥均歷歷在目,尤如隨名師侍診,親聆教誨。醫經予人以規矩,以知醫之常;醫案傳人以治巧,以達醫之變。
其次,應加強對中醫臨床人才實踐培養。作為有志于中醫藥學術傳承臨床人才,處于當下社會環境,更應加倍重視中醫臨床實踐,并從中提高臨床療效和中醫藥學術素養。只有深入臨床實踐,才能真正領會中醫藥學的真諦,并通過其療效深悟中醫藥學術的魅力而對其產生不移的自信,才會歷練出謙虛、勤勉、包容的風范,激發出勤求古訓、融會新知的動力和創新的靈感。要成為名中醫,就得“讀經典、跟名師、多臨床”,還需要有一種外在的動力,即一種能激勵真正的中醫臨床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因此,要根據中醫藥臨床人才成長的規律和條件,研究制定有利于中醫藥臨床人才脫穎而出的相關政策。
第三,應改善中醫臨床人才培養環境。要制訂鼓勵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補助辦法;適當調整傳統中醫診療服務項目的價格,以充分體現中醫藥服務技術的價值;對中醫診療服務項目和院內特色中醫藥制劑,不僅要納入各種社會醫療保險的支付范圍,還要適當降低其“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要支持醫療機構自制供院內臨床使用的膏、丹、丸、散等中醫藥傳統制劑。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有利于解決中醫臨床人才培養的環境問題,更有利于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尤其有利于政府推行的社會各類醫療保障制度的順利實施。
要強化中醫師中醫臨床、教學、科研管理和績效考核制度,把職稱晉升與中醫臨床開展情況掛鉤。對一些有中醫專長、基礎深厚的青年中醫進行選拔,充實中醫隊伍,做好繼承人培養工作。正確合理運用現代化設備技術,科學引進西醫技術,改變以技養醫、以藥養醫機制。
還要發揮名老中醫的作用。名老中醫既是中醫發展的寶貴資源,又是保持中醫發展不貶值、不變質、不變色的堅強支撐。只有充分挖掘和發揮名老中醫的傳幫帶作用,對中年醫師、青年醫師進行真正的中醫診療技能的培訓,才能使更多的優秀中醫人才脫穎而出。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