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科研要不斷創新思路
張艷 楊關林 張君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近年來,中醫藥發展遇到了一些前進中不可避免的困難,作為中醫藥從業者,我們應該肩負起振興祖國傳統醫學的歷史責任,不斷創新中醫藥科研思路,打造中醫藥新品牌,發揚中醫藥新優點,推動中醫藥學術發展。
建設中醫藥硬性科研環境
明確中醫藥研究室的功能、定位、科學內涵。 研究室是中醫藥發展的必備條件,是中醫藥科研的基礎,是中醫藥科研機構微觀搞活的基礎,因此做好研究室中醫規范研究工作勢在必行。研究室主要工作內容是開展研究中醫藥的繼承和發展工作,包括選題、復習文獻、提出假說、設計方案、組織實施、總結升華等各個環節。完整的創新過程,首先是要提出假說,它是課題的靈魂、目標和方向;課題的設計,要緊緊圍繞著假說來展開、進行。從結構上來說,課題組是研究室的基本形式,研究室是課題組的高級形式,兩者都是以學科、研究領域、項目、課題及專題等作為共同目標組成的專家群體。課題組應具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在研究領域內有足夠的學術支撐點和源源不斷的在研課題,為組建研究室奠定基礎。
把握研究室與實驗室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的特點。 在科研活動中,研究室建設應當以組織承擔大課題、多出大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為目標,工作效果主要體現為科研水平,其“商品”是課題;實驗室是以科學實驗為手段,為研究工作提供實驗數據的相對獨立的規范化、標準化的單元,其主要任務是提供科學實驗方法及條件,客觀地實施實驗觀察,準確地提供實驗數據。
研究室可以擁有實驗室,以開展實驗觀察。實驗室開展實驗觀察就是參與科學研究,應著重開展實驗技術方法學的研究,包括引進新技術、改進新技術和推廣新技術,為研究工作提供更科學更先進的實驗方法和技術支持。研究室人員必須經過科研工作的基本訓練,懂得基本實驗技術與方法,并能熟練運用這些技術和方法;而實驗室人員必須首先懂得實驗技術與方法,其次能準確理解科研設計思路、按照科研設計思路進行實驗觀察工作,并能從事實驗技術方法學研究。
搭建中醫藥科研軟環境平臺
深入理解當代中醫藥科研的內涵,強調中醫要姓“中”。中醫藥科學研究應當重視自然科學的研究,特別是加強現代自然科學多學科的配合。要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中醫藥科研必須積極吸收、利用現代科學的實驗方法、技術手段,與現代科學前沿相銜接;必須緊緊依靠多學科的共同研究,并對多學科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整合、提升,才可能揭示中醫藥學的內涵。
中醫藥理論形成的方法論,決定中醫藥的現代科研必須重視中醫傳統的研究方法,即以臨床為基礎,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總結、整理、歸納、升華為理論,然后再指導臨床實踐。為此我院以“科技興院”為前提,實施品牌戰略,將醫療服務的科技含量做為重點工作,立足在繼承中創新,建立真正的中醫藥科研與臨床基地,形成“以技養醫”的局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集中力量形成優勢,做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培育自己學科群,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努力做到“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樹立鮮明的一流的中醫院品牌形象。
提倡中醫藥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實現中醫藥人文科學化。指導中醫藥學的思想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理論,從人與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協調關系中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其中人文因素對人體的影響,尤其是情志因素對人體的影響,是歷代中醫中醫藥學者都十分關注與研究的問題。鑒于人文因素大都帶有主觀性的特點,中醫藥科研人員應該仿照世界衛生組織關于人體健康和生存質量的觀察量表,制訂出體現中醫藥特色的信息采集量表,并對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反應性做出統計評價,使之成為能被學術界普遍認同的科學觀察量表。
中醫藥歷經幾千年而不衰,其生命力在于中醫藥對慢性病的診療和預防及對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減低西藥毒副作用及改善病人癥狀,延長壽命等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中醫藥研究者可以借鑒西醫的經過循證醫學證明有效的一切量表,評價中醫藥療效,讓人們真正認識理解中醫藥這一傳統文化。
構建GLP藥品安全研究與評價中心
中醫藥的安全問題是中醫界重大事情,藥品安全科技行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十五”期間,國家科技部啟動了“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重大專項,投入10億元用于藥物開發與藥物安全研究,開發了近50個新藥,建立健全了一批藥物研究機構。為此我們應加強藥品安全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藥品安全人才隊伍,加大對藥品安全科技研發的投入。
我院嚴把藥品的安全質量關,力圖解決從實驗室、研究、生產、上市后監測到使用環節的全過程中制約藥品安全的關鍵技術問題,在技術標準、國際互認、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技術支撐能力。2007年開始我院籌建一所符合國家標準的,以中藥炮制研究為主,尤其是對中藥注射劑等新劑型進行療效、質量、安全相關技術研究為科研重點的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基地,研究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安全性評價技術和方法,完善中藥質量控制和合理用藥標準,創建“有毒中藥”數據庫、中藥不良反應期刊文獻數據庫、古代相關文獻數據庫、國外植物藥不良反應相關文獻與信息數據庫等“有毒中藥”和中藥不良反應信息平臺,提高中藥藥品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的技術水平,在實驗室階段保障藥品安全,提高我國醫藥產業在主流市場的競爭力,為加速把我國建成藥品安全的高度保障的國家、藥品后期研究開發的大國和藥品制造的大國,打下良好的基礎。
完善規范化的中醫藥科研管理體系
中醫藥科研工作是一項艱難辛苦的工作,需要我們幾代人為之努力。中醫藥科研工作要有科學的觀點,嚴謹的態度,客觀真實研究中醫藥的發展和實際應用情況,建立一系列中醫藥科研管理體系。建立科研經費監督機制,積極實施科研經費課題制管理,逐步完善評審評估機制,強化過程監督管理,嚴格遵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等四部委《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以及各科技計劃經費管理辦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管理科研專項經費。
嚴格執行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的有關規章制度,增強預算管理和財務監督意識,嚴格執行批復的課題預算,堅持實事求是、勤儉節約的原則,合理使用課題經費,自覺接受有關方面的監督檢查,做到課題申報的科學性,課題運轉的真實性,課題管理的規范性,經費使用的合理性,結題報告的客觀性,成果的可推廣性,大大提高中醫藥的療效真實性,推動中國中醫藥走向世界,走進百姓心里。
積極提升中醫藥科研人才素質
中醫藥科研工作是在臨床工作的基礎上開展的科研工作,大多數臨床工作者忙于接診、看病人,沒有時間搞科研,搞科研難,搞中醫藥科研難度更大,往往堅持搞到底的很少,多數情況會半途而廢,為此,加強中醫藥科研人才的培養,提升中醫藥科研人員的素質是當代中醫藥界的大事,尤其是中醫藥科研團隊的建設和科研骨干的培養,更需要我們不怕辛苦,不斷努力,才能達到。
我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中醫藥科研人才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勵及考核評估機制,加強信息處理及建立個人繼續醫學教育檔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遠程醫學教育,以加強中醫藥研究室的建設為龍頭,強化研究室科研特色,突出研究方向個性化,促進科研團隊建設,形成相對獨立、個性鮮明,管理規范,結構合理的,有較強凝聚力的,高素質的中醫藥科研團隊,并具體的需要,積極開展團隊內部科研人員的規范化培訓及團隊間交流與協作,定期邀請院外專家教授來院講課、培訓,選派醫生外出參加學術會及培訓班等,加強后續力量的培養,有計劃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同時,還充分利用醫院內部的教學資源和人才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如開展專科學術報告、操作技能培訓等,以提高人員的科研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有深厚中醫藥基礎理論,能把握中醫藥發展規律,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方法,能夠跟蹤生命科學前沿的中醫藥基礎研究隊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