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事業發展的若干思考
關鍵詞:高等教育 發展 思考
□ 凌錫森 尤昭玲 湖南中醫藥大學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思想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育思想是對教育教學行為宏觀理性的認識;教育觀念是對教育活動的理性思維和總的看法;而由理性產生而超越經驗的更高層次的觀念就是教育理念。去年5月份,國務院轉發了由教育部制定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學習《綱要》中,注意到有關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如下重要理念問題:
教育優先 當今世界,知識已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發展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舉措。社會需要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并且要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國家明確提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治國理念,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進教育事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全面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已成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題。就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素質教育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尤其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教育全過程,以此來統領大學生的多元價值觀。
教育創新 在教育部確定的發展思路中,把“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綱要》把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定格在“兩個創新”和“四種能力”上,即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推動新一輪課程與教學內容改革,探索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造就和凝聚一支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加強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在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方面,通過抓重大課題和實施重大專項來建設創新基地,培養創新團隊,切實提高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
教育服務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綱要》在指導思想中已經貫徹了教育方針這一“教育服務”精神,并在多項主要任務中具體落實。在發展職業教育方面,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4個國家級教育工程,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提高高校科技服務能力方面,強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工程化能力,提高大學科技園的產業孵化能力;向社會特別是農村輸送優質教育資源和廣泛提高科技服務;為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等。
現代教師管理 《綱要》特別重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在“發展思路”中把其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而且將它列入“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九大任務之一。提出要強化教師教育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水平包括專業水平與學歷水平。要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轉換用人機制,實行全員聘用制和教師崗位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同時關心教師,維護教師合法權益;保障其平均工資不低于或高于國家公務員平均水平。
現代教育體系 《綱要》提出“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終身教育體系是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崗前教育、繼續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自學教育相互補充,貫穿人的一生的教育體系。現代教育體系向全體國民提供成才之路;完善教育資源服務與應用系統,促進全社會學習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構筑全民終身學習平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通過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向全國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輸送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努力,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社會風氣,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開放教育 擴大高等教育留學生規模;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并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教育的國際合作交流,與國外互認學歷、學位;擴大對外教育援助;鼓勵高校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服務競爭,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教育公平 “教育平等”是現代教育發展追求的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體現于受教育者在入學機會、教育的質量水平、教育的程度、接受教育的環境條件以及成才后的就業機會都應該是平等的。近10年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高,“十五”期間歷史性跨越進入“大眾化”教育發展階段,使教育平等向前跨進了一大步。《綱要》提出“以協調發展為主線”,努力協調城鄉、區域教育,使我國教育趨向均衡發展;建立健全教育資助體系,保障弱勢學生群體順利完成學業等,都體現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正逐步向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方面努力。
教育家辦學 《綱要》在提到加強學校領導干部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時,特別明確地提出:“提倡教育家辦學。”要選擇提拔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能力突出、潛心辦學的優秀人才擔任學校的主要領導。他們理所當然應該是熟悉教育、教學規律,深諳管理原理和方法的教育專門家。因此,要加強對學校領導干部的培訓,改進對他們的管理與考核制度;領導干部自身也要加強這方面的自學提高和素質修為,不斷提高領導學校發展與改革創新的能力。
上述在《綱要》中提出或體現到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理念,是完全適應我國國情和現階段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需要的;也與當代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即高等教育“大眾化”進而“普及化”、知識人才流動全球化、教育手段高科技化、教育終生化和教育投資主體多元化等相符合。因此,無論是各級教育行政領導部門、各高校的辦學者和管理者,以至在高等教育、教學領域中辛勤耕耘的實際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學習《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各自的目標和任務,深刻領會和掌握當代教育理念的實際內涵,使自己的教育行為與時俱進,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