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偏見 正確認識中醫藥
中醫視點:告別偏見 正確認識中醫藥 河北省中醫藥研究院 曹東義
近年來,不時有人打著“科學”的旗號,在網絡里發圖片,用網名寫攻擊中醫的文章,唱的還是《告別中醫中藥》的老調,念的仍然是“廢醫驗藥”的舊經,老調重彈,冷飯再炒。在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今天,這些言行實在不得人心。
無知與偏見——反對中醫的背后
筆者于2007年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了《捍衛中醫》,該書對《告別中醫中藥》的危害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也記錄了2006年反中醫思潮沉渣泛起和塵埃落定的整個過程。
2012年,筆者聯合30位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科學工作者,在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挺起中醫的脊梁——廢醫驗藥正在危害中醫》一書,深刻分析和揭露了“廢醫驗藥”論的危害性,指出中醫是道術并重的國學,低碳環保的國醫,是中國原創的知識體系。中醫與中華民族生死相依走過數千年,一些學術內容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走向了世界,為人類的健康長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中醫輝煌的歷史成就,此前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在近代西學東漸的時候,中醫還與漢字、國學一樣備受摧殘,共同成了名副其實的“歲寒三友”。趴在地上看世界的人們,用狹隘的科學觀看不見中醫的科學性。他們以狹隘的科學主義為標準,提出“廢醫驗藥”論,把無知與偏見的鬧劇演繹到高潮。
中西醫并重是我國衛生體制的獨特優勢
清朝著名醫學家徐大椿說:“醫隨國運”,中醫伴隨著國家命運的興衰,艱難地走過了一百多年,隨著漢字順暢地進入計算機技術的突破,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建立,“歲寒三友”之一的中醫,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在舊中國,中醫學盡管不乏治療疾病的良方妙藥,也不乏使用這些技術的優秀中醫,但是,卻備受攻擊,社會處境每況愈下,中醫事業逐漸衰落,新中國成立初期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關鍵的因素是評價中醫的標準出現了錯誤。
新中國成立后,黨的中醫政策逐步得到落實,中醫學術體系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甚至在某些領域創造了世界性的奇跡,比如中醫治療乙腦、腺病毒肺炎、流行性出血熱、甲肝合并乙肝、SARS、艾滋病、宮外孕、急腹癥,以及針刺麻醉、防治太空病等,都展現了中醫學優秀的特質。幾十年的實踐說明,在西醫搭建的平臺上,中醫表現得更加優秀。一個中西醫并重,團結合作的大好局面,充分說明了我國衛生體制在當今世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比較好地解決人民大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醫學善于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論優勢,治未病、養生保健的豐富措施,可以為世界人民的健康長壽保駕護航。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