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當代的地位和作用
中醫視點:陳凱先:中醫藥在當代的地位和作用
•中醫藥學的蓬勃發展和它與現代醫學的匯聚和互補已經成為迅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這一潮流不僅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而且也已成為臨床實踐中提高醫療保健水平、降低醫療費用和社會成本的有效手段。
•當代科學技術正出現從分析向綜合回歸的顯著趨勢。通過多學科交叉,應用信息科學、系統科學、復雜科學等新理論和新方法來認識生命奧秘和疾病現象已成熱點,從而為認識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因人施治、復方用藥等優勢和特色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隨著中醫藥國際化不斷深入,中醫藥發展過程中對生命和疾病的系統性和復雜性等關鍵問題認識的突破,將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將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和新學科的產生,使人類對生命和疾病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當代的兩種醫學體系
當代社會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一種是發源于西方、近200年得到快速發展的現代醫學體系,另一種是發源于東方、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傳統醫學體系。
中醫學產生于經驗醫學時代,強調整體觀念,注重系統調節。中醫整體論體現在生命的精神層面、整體層面、動態層面,其樸素的系統論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中醫的思維方式較多地應用模擬推理、經驗總結,中藥方劑通過多種有效組分對機體多系統、多途徑、多靶點的綜合調節,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中醫強調整體和多因素的相互聯系,重“辨證”,用哲學思維闡釋發病機理,著眼于調治“患病的人”,重視整體效果。
現代醫學產生于實驗醫學時代,其突出特點是強調分析和還原,但整體綜合顯得不足。西醫認為,人體由組織器官等組合而成,偏向于采用還原論和“物理-化學”反應的純生物醫學模式,多強調單一活性化合物對機體靶點的作用,因而采用的藥物往往偏重高度的選擇性,具有明顯的對抗性。西醫比較傾向于形態、局部醫學,注重直接的因果關系,重“看病”、治“人的病”,重視直接效果。
由此可見,兩種醫學體系具有不同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和醫療模式,顯示出各自不同的顯著特點。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