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方和謙用藥配伍經驗第 2 頁
專病論治有良效
方和謙擅治多種疑難雜癥,尤對呼吸、消化及心腦疾病有獨到之處。如治療咳嗽發熱者用桑葉、桑白皮、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蘆根、荊芥、白前、牛蒡子;肺氣失宣者用蘇葉、蘇梗、杏仁、炙杷葉、前胡、桔梗、陳皮、茯苓、法半夏、炙甘草、炙桑皮、荊芥、白前、炙紫菀、炙百部、麥冬、薄荷。哮喘屬虛者用淡干姜、茯苓、桂枝、炒白術、北細辛、五味子、炙甘草、法半夏、炒蘇子、黨參、麥冬、炙紫菀、白前;表虛者用炒蘇子、陳皮、法半夏、炙甘草、北細辛、前胡、桔梗、桂枝、厚樸、干姜、太子參、百合、麥冬、五味子。咳血肺熱傷絡者用太子參、麥冬、生熟地、百合、川貝母、桔梗、炙甘草、白芍、北沙參、玉竹、炙紫菀、知母、南藕節、炙杷葉;肺燥陰傷者用百合、生地黃、玄參、川貝母、甘草、桔梗、麥冬、白芍、當歸、仙鶴草、藕節、杏仁、炙紫菀、蘆根。黃疸者用茵陳、郁金、黃柏、土茯苓、澤瀉、車前子、連翹、枳殼、赤小豆、焦三仙;脅痛者用柴胡、黃芩、郁金、半夏、枳實、大黃、白芍、茵陳、川楝子、大豆卷、連翹、生姜;眩暈者用天麻、鉤藤、石決明、懷牛膝、生杜仲、夜交藤、石斛、茯苓、澤瀉、丹皮、玉竹、白菊花、薄荷;或鉤藤、薄荷、竹茹、麥冬、羚羊角粉、茯苓、枸杞子、生稻芽、百合等。
另外,胃痛虛實夾雜者用香砂六君子湯,肝胃不和者用和肝湯化裁;痞滿者用溫膽湯化裁;泄瀉脾虛者用參苓白術散,肝脾不和者用痛瀉要方,厥陰下痢者用白頭翁湯等;腹痛少腹久痛者用和肝湯加臺烏藥、熟地,右下腹痛者用逍遙散雞血藤、臺烏藥等。心悸者用生脈散、桂枝甘草湯合麥味地黃湯;心痛者用和肝湯加瓜蔞、半夏、郁金、陳皮等。中風者舒通經絡用大秦艽湯、小續命湯、獨活寄生湯,活血行痹用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息風化痰用鎮肝熄風湯、建瓴湯、天麻鉤藤湯,滋補扶正用地黃飲子、六味地黃湯、天王補心丹等。以上均據證選方用藥,靈活加減化裁,故而療效顯著。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